第07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隆阳区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

本报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杨璇 赵春良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目标,持续推进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实实在在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9月上旬,家住隆阳区瓦房乡的李大哥突然中风,在乡卫生院检查后,转院至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主治医生询问病情时得知,李大哥在瓦房乡卫生院已做了一系列检查项目,随即登录区域影像中心系统查阅检查报告,结合病症进行诊断。

长期以来,验血、拍片等检查检验,是医生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以往看同样的病,换一家医院就得重新检查,既费时间又费钱。自从隆阳区建成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后,患者就不用重复做各种检查了。

隆阳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理事长何丽芬介绍,全区加大医共体区域的互联互通,持续巩固信息化建设成果,已建成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即影像、检验、病理、消毒供应、心电中心,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节约了医保资金,减轻了群众负担。

2020年5月,由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整合隆阳区27家公立医疗机构,组成隆阳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建设。4年来,全区实现27家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一体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双向转诊畅通和“五大中心”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开通了医共体远程心电、影像、会诊、会议系统,将“下级检查、上级诊断”变成现实。

西邑乡中心卫生院因技术、设备和人才等因素,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今年7月,该院与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托管关系,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刘旭东被派至西邑乡中心卫生院任执行院长,对卫生院进行帮扶指导。刘旭东表示,在医疗技术方面,依托总院的强力支持,每周都有帮扶团队到分院帮扶,分院也先后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及高难度手术。在医疗设备方面,总院先后调拨1台麻醉机、2台冲击波治疗仪等,全力支持分院开展日常诊疗工作。

西邑乡中心卫生院内科主任王银会说,开展托管以后,分院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更多的患者选择在当地医院就诊。

长期以来,乡村医院受医疗资源、技术水平有限等制约,往往是小病乡里检查,大病送大医院。为此,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长期转诊、线上会诊、定期义诊等服务机制,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就医,满足群众就近便捷就医需求。

何丽芬表示,隆阳区将持续推动区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工作,在46个基层专家工作站的基础上,根据基层分院的需求,将基层专家工作站增加到78个。同时,相对固定一部分医务人员驻点帮扶,确保一家分院长期有一名主治医师以上的骨干医师驻点帮扶。

  • 暖心驿站 温馨如家

  • 一条通村路 串起好山好水好生活

  • 报头

  • 创新模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 县域医疗水平实现新提升

  • 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

  • 让矛盾纠纷化解更接地气

  • “幸福食堂” 暖心暖胃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