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洱源县——

“四子联动”促就业

近年来,洱源县通过建强组织想法子、用好政策铺路子、狠抓培训架梯子、优化服务搭台子“四子”联动,拓宽就业渠道,带动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该县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等21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召开调度工作会议,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格局。同时,整合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村组干部等力量,不定期进村入户开展群众就业情况摸底调查、就业政策宣传和岗位推送服务,掌握就业信息和就业需求,做实做细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548人次,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4388人次。

依托“洱源人社”微信公众号,该县及时发布各类就业创业奖补政策信息,通过专项招聘活动推荐一批、重点企业专项输送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一批、创业扶持政策助力一批、实用技术培训带动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保障一批的“六个一批”措施,2024年实现6.2万人次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其中,建立33个就业帮扶车间,以脱贫劳动力为重点,带动4486人次就近就地就业;开发135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

结合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和培训意愿,洱源县狠抓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推行“培训+转移”模式,培训期间做好政策宣传、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2023年以来,开展就业培训24209人次,其中技能培训3559人次。

以建好零工小市场、服务就业大民生为目标,探索搭建新型劳务用工平台,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加强与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务公司、用工企业对接,深化东西部协作,成立省外劳务工作站,为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劳务供需对接服务。同时,在9个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成立零工驿站,在11个邮政所加挂就业服务网点,形成以1个县零工市场为中心、9个零工驿站和11个就业服务网点为辐射的“1+9+11”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杨学坤 阿怀

  • 青年夜校 解锁新型“夜生活”

  • 修好“民心路” 打通“连心桥”

  • 助力居家养老

  • 加码幸福生活

  • 报头

  • “四子联动”促就业

  • 全面推行垃圾清运“微模式”

  • 施甸县摆榔乡着力在一线化解信访问题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