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打破“数字化系统怪圈”

刘敏

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反映,数字化系统的使用不仅没有真正解决纸质化办公的老问题,还带来了“系统怪圈”新问题。在数字化系统中,材料提交仍然要电子版与纸质版双重备份;同时,各类系统程序层出不穷,注册账号、设置密码成了家常便饭,一份材料多次上传,令人不胜其烦。层层叠叠的“数字化系统怪圈”成了基层工作者的“指尖负担”。

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初衷,旨在通过数据的快速流转与处理,实现业务的灵活高效办理。理想状态下,基层工作者应能借助这一工具,从烦琐的纸质文件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然而,现实却与愿景产生了偏差。一方面,数字化系统确实带来了便利,如数据统计的精准快捷、任务分配的清晰明了等;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如系统冗余、信息孤岛、重复劳动等问题。

“数字化系统怪圈”的原因何在?其本质是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技术应用的扭曲。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数字化被简单地视为政绩的展示板、免责的挡箭牌。这种功利化的心态,导致系统在设计与应用过程中忽视了基层的实际需求,追求表面的数字化而忽视了内在的人性化。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看似功能强大、实则华而不实的系统平台成了基层新的负担。

打破“数字化系统怪圈”要综合施策。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对各类数字化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和整合优化,简化操作流程,避免系统间的重复建设和数据孤岛现象。要加强对基层工作者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应用能力,更好发挥系统的作用。还要建立健全数字化系统的反馈机制,畅通基层工作者的诉求渠道,对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收集、反馈、整改,让数字化系统能够真正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提升基层工作的效能。

  • 回看云南这一年

  • 报头

  • 打破“数字化系统怪圈”

  • 年终考核莫成材料秀

  • 在现代化道路上跨越奋进

  • 先享后付亟待规范

  • 从小镜头观察中老铁路

  • 私人陪游不能野蛮生长

  • 吹响旅居云南“集结号”

  • 微看点

  • 让“一老一小”都挺好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