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宣威市“三业联动”持续推进就地就近就业—

乡村变成新厂区 群众顾家又挣钱

在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的葡萄种植基地里,一串串葡萄果粒饱满、色泽鲜艳,工人正忙着采摘装箱。基地工人大多是村里的村民,每年务工人员有300多人。“我们家就在附近,来这里工作1个月有3000多元,还有年终奖。家门口务工,既能赚钱又能顾家。”村民保琼焕一边忙着采摘葡萄一边说。

在宣威市虹彬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忙着裁料、平车、锁边、拉腰,有条不紊、娴熟自如。工人杨志霞说:“我就住在附近,几分钟就能到厂里上班,这里的工资待遇挺好,还能照顾到家里。”对于很多人来说,照顾家庭和就业挣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大矛盾,但在这个生产车间里由于是计件考核,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上下班时间,实现照顾家庭和上班就业两不误。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企业、产业、就业“三业联动”,建设种养式、贸易流通式、乡村旅游式、工厂式以及居家式等5种模式的就业帮扶车间,大力挖掘“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典型经验,引企业促产业,靠产业带就业,通过打造零工市场、“幸福里”社区、庄园车间、田园工坊、旅居服务站等模式,让乡村变厂区、民房变厂房、农民变股东。

虹彬服装公司负责人李锦龙说:“家里有孩子上小学的工人可以选择下午4点左右下班,孩子上高中的工人多数选择晚上9点下班,上下班时间比较灵活。”此外,工厂每年的订单量可实现工人至少就业300天,有效保障了工人的收入。工人邱娅说:“计件工资高的时候可以拿到6000多元,少的时候也可以拿到4000元左右,而且厂里有食堂,还提供就餐补贴,最重要的是工作时间灵活,孩子放学时可以去接孩子,这让人感觉很幸福。”

同时,宣威市建立“市级零工市场—乡镇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2个市级零工市场、23个乡镇零工驿站、375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搭建“宣威就业”智慧平台,“一对一”“零距离”服务用工企业、就业劳动力,积极构建“宣威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创建“宣威梦”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

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宣威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宣威市将坚持下好“一盘棋”、织密“一张网”,围绕养殖及火腿加工主导产业,蔬菜、水果、中药材三大优势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康养旅居、鞋服加工等新兴产业,宣传用好35条政策激励措施,扶持现有企业、生产基地、加工工坊,进一步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小工坊升级、小基地壮大、小企业升级,挖掘潜量增量、提升就业容量。本报记者 张雯

  • 乡村变成新厂区 群众顾家又挣钱

  • 果丰价优香愈远

  • 报头

  • 珠江流域旅游发展论坛在曲靖举行

  • 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云南

  • 公共资源交易主任年会在西双版纳举办

  • 我省两个窗口获评全国优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

  • 全国青少年女足锦标赛U18组第二阶段在玉溪落幕

  • 业兴民富路更宽

  • 院坝课堂接地气 安全知识入心间

  • 云咖精品化 需强人才链

  • 云南革命军事馆获赠900余件藏品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