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被举报后,心里很憋屈。感谢组织为我澄清正名,帮助我解开了‘心结’,卸下了思想‘包袱’,今后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工作中。”近日,一场开进村组的澄清正名会,让元谋县老城乡丙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前后相差不久,在元谋县姜驿乡姜驿村,纪检监察机关也召开了澄清正名会,让受到不实举报的姜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吃下了“定心丸”。
在元谋县,把澄清正名会开到村组已成为一项常规举措。2024年以来,全县共为9名受到不实举报的村组干部澄清正名。
近年来,元谋县纪委监委牢牢把握清廉云南建设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等部署要求,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工作机制,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受到不实举报、符合澄清正名条件的,坚持“应澄清尽澄清”,及时启动澄清正名程序,“量身定制”澄清正名方式,澄清正名会开进村组的方式也顺势而生。
“澄清正名会开进村组,就是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以‘接地气’的方式宣传、阐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县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说。
着眼于打造集分析研判、查处曝光、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等于一体的工作链条,县纪委监委建立暖心回访机制,在村组召开澄清正名会后,坚持对被澄清人的工作表现、思想动态进行跟踪了解,并以单独见面、定期约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对被澄清人本人和所在村组进行“双回访”,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基层工作具有任务重、要求高、强度大、时间紧的特点,不能让有为的基层党员干部受委屈,不能让‘眉毛上流汗的人’成为‘眉毛下流泪的人’。”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继续探索有效形式和途径,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基层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在激发干事创业、拼搏赶超积极性的同时,为基层治理助力加油。
本报通讯员 张海燕 李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