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潮流里挖掘潜能
《人民日报》:数字技术的魅力,不仅在于融合万物、无远弗届的穿透能力,还在于打破隔阂和限制的赋能能力。过去因年龄、地域、城乡等因素而产生的鸿沟,如今都在逐渐消散,各类消费群体几乎都能获得畅享数字技术红利的机会和渠道。不久前,《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印发,开启新一轮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健全完善提供数据采集、流通、利用、安全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消费必能潮流浩荡、惠及更多人群。用好数字赋能,在新供给、优环境、扩渠道上下更大功夫,定能充分激发消费意愿,化潜力为动力,变机遇为现实,把优势变胜势。
推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光明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强国的科技创新源头,种质资源事关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的目标是以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此,我们需要加快推进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种质研发、生产、储备、加工、流通、销售、监管、成果保护等全过程、多环节,推动形成政府、研发机构与企业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种业发展新格局,增强农业强国建设的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从容应对外部环境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影响。
本报记者 何嵘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