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减负莫成假“瘦身”

唐刘敏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3起典型问题,每一起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固与隐蔽。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调研时层层多人陪同,场面看似热络,实则脱离调研本质;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违规开展达标创建,评分标准繁杂,索要大量证明材料;广东惠州市教育部门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缺乏统筹,随意开展达标活动、签订责任状。这些问题绝非个例,而是假“瘦身”现象的集中体现。

明令要为基层减负,部分地方和部门却“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出现“越减越负”的怪圈。表面上文件少了、会议短了,但实际工作中的负担却丝毫未减,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究其根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是罪魁祸首。一些领导干部将减负简单等同于发文、开会数量的减少,以形式落实形式,未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还有一些把减负当作“一阵风”,风头一过,便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

基层减负,要做到真减实降,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认真梳理基层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避免“一刀切”和“大水漫灌”。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将基层减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监督检查,对落实不力、敷衍塞责的要严肃问责。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 报头

  • 促进就业创业 增进民生福祉

  • 帮助年轻干部成长成材

  • 减负莫成假“瘦身”

  • 理性看待“熊孩子险”

  • 下期介绍

  • 遏制老年大学推销乱象

  • 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效益

  • 微看点

  • 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焕新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