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嵘
近期,儿童将鞭炮扔进化粪池,不慎引燃了地下沼气,导致多部车辆受损等几起安全事故再次引发热议,也让不少家长开始关注保险公司推出的“熊孩子险”。
“熊孩子险”本质上是一种监护人责任保险,主要针对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因过失行为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提供保障。其被保险人是孩子的监护人(通常是父母),而非孩子本身。从保障内容来看,“熊孩子险”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因孩子闯祸而面临的经济赔偿压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熊孩子险”并非万能。一方面,其赔偿范围有限。例如,自家损失、故意教唆、精神损害等都不在理赔范围内;一些保险产品对特定物品(如便携式电子产品)可能不提供赔偿,或者对医疗赔偿设有较低的限额。另一方面,“熊孩子险”只能分担可能出现的财产损失和经济纠纷,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行为不当可能带来的问题。
因此,家长在购买此类保险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其局限性;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行为指导,从根源上预防孩子闯祸。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儿童安全教育讲座、演练等活动,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