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25全国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三江湖畔 精灵有约

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

2月25日,立春后的绵阳迎来久违的晴天。暖阳下,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江畔风光无限,大批欢快翱翔的红嘴鸥时而与游客近距离互动,时而与湖面上的水鸟嬉戏。这群“西伯利亚来客”每年11月中旬前来越冬,逗留4个月左右,次年3月中旬左右回迁,去年前来做客的就有近3000只。

“这样一幅人、动物与自然组成的和谐生态美景,在十几年前还难以想象。过去这里垃圾遍布,杂草丛生。”站在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越王楼上,绵阳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科有关负责人十分感慨。

改变,源自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自2015年开始试点建设9年多来,该湿地公园累计修复湿地面积达31.2万平方米,改良鸟类栖息地面积达4.6万平方米,并建设监测巡护道和观鸟平台,为鸟类在此栖息提供了良好环境。

为更大程度实现静谧的鸟类栖息地和喧闹的城市共存,在选择植物栽培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提出,既要有湿地植物发挥保水净水的作用,也要有食源性植物保证鸟类来此觅食繁殖。同时,常态化加强湿地资源监测。通过与高校合作,绵阳已连续多年开展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摸清资源动态。此外,公园在2024年建成智慧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实时获悉鸟类、植物、气象等监测数据。

位于湿地公园内的自然教育中心每年都要围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候鸟迁徙季等节点举办公益科普宣教活动。湿地公园内,爱鸟护鸟的提示牌随处可见,保护鸟类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数据显示,目前湿地公园内发现并记录野生植物250种、鸟类194种,较试点申请时分别增加12种和24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良好成效。

作为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资源大省,绵阳只是四川持续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四川已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100余个,其中,若尔盖恢复退化湿地面积上万公顷,海子山、长沙贡玛恢复湿地植被面积达7224公顷,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2023年以来,四川完成湿地修复面积达13.98万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切实提升,区域生态平衡得到维护。

对湿地的有效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目前,四川完成全省范围越冬水鸟调查,共记录90种、16.66万只水鸟,种类、数量较往年实现双提升。姬鹬首次加入四川“越冬水鸟群聊”,黑脸琵鹭时隔40余年首次留下影像记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俊伶 文/图

  • 北疆绿洲 生命驿站

  • 秦川古道 绿色屏障

  • 三江湖畔 精灵有约

  • 春城之约 人鸥情长

  • 报头

  • 鸥翔云集 一路春风

  • 声音

  • 黄河湿地 候鸟乐园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