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托育服务,事关千家万户,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然而,当前普惠托育服务供需矛盾凸显,表现为“家庭送托难”与“机构招生难”的双重困境。
据调查,超三成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有送托需求,但实际入托率仅7.86%,新建托位存在大量闲置的情况。例如,北方某地县级托育中心设置100个托位,运营一年多仅招到17名儿童。“有托位无生源,新机构仍在建设”的怪象,揭示了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严重失衡。
深入剖析,原因有三。其一,当前托育服务普遍存在重设施建设、轻专业服务的倾向。许多机构在硬件上投入巨资,但在师资培训、卫生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其二,部分地方在推进托育服务时,过度关注“每千人口托位数”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实际需求。其三,托育费用高昂,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甚至一个孩子的送托费用要占到一个大人一半以上的月收入,这对普通家庭而言是沉重负担。
破解这一难题,需多方协同、综合施策。首要任务是加大财政投入,健全价格机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托育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并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其次,应加强需求研判,科学规划托育服务布点,发展社区托育。此外,还应加快完善托育服务法规体系,明晰各方责任和义务,健全托育服务标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