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党建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昌宁县“党建+”促高质量就业

本报讯(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秦晴)近年来,昌宁县着眼促进高质量就业,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党建+”模式汇聚合力,打开了群众就业的“薪”大门,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解决企业“有活没人干”和求职者“有人没活干”的困境,昌宁县湾甸傣族乡依托就业“幸福里”社区联合企业,开展党建引领助力劳动力就业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20余场次,累计提供岗位1582个,发布招工信息45次,输送务工人员665人。通过“党组织+就业‘幸福里’社区+企业+劳动力”的模式,由乡党委牵头、村党总支书记带动村组干部与进驻企业精准对接,畅通企业用工“供给侧”,深挖村民就业意向“需求侧”,力争实现“企业招工—群众就业”双向资源配置。同时“订单式”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为务工人员配套吃、住、行一站式务工环境,真正实现了进入“幸福里”,住在幸福里。

针对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短板,昌宁县漭水镇以技能提升为突破口,分类施策提能力,围绕当地产业需求和群众就业需求,开设茶叶加工、林地茶叶种植与管护、叉车技能培训班等“靶向课程”,提升群众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推动群众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围绕新业态就业创业群体需求,昌宁县举办2025年党建引领电商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及短视频直播能力提升培训,理论、实操双向发力,通过现场教学、直播模拟、交流分享等形式,实现学用一体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辐射效应。

针对群众外出务工出行难、务工难的问题,昌宁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政企联动、扩大就业为主线,积极强化与劳务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沟通对接,收集可靠可信的岗位信息,依托春节走访慰问、返乡人员座谈等活动进行政策宣传、岗位推送、意见征求、务工意向,实现“人找岗”和“岗找人”的“双向奔赴”。通过“点对点、一站式”就业服务,3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实现从“家门到厂门”的无缝对接。

  • 拓宽家门口就业渠道

  • 盐津县:“幸福车间”助安居乐业

  • “共享奶奶”服务队助力基层治理

  • 报头

  • “红色驿站”温暖新就业群体

  • 多元共治建居民“幸福圈”

  • 昌宁县“党建+”促高质量就业

  • 以茶为喻,看青年干部工作三境界

  • 南华县龙川镇推动群众就近就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