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涵
红花,是云南省重要的道地中药材;新疆,是全国红花第一大主产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特色经济作物创新团队选育的红花新品种在新疆红花主产区的覆盖率达70%。来自云南的红花得以扎根在全国第一大红花主产区。可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方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引导力、影响力。
现代农业,“种”字先行,抓牢了种质资源,就守住了质量根脉。云南红花尽管在种植规模上不占优势,但品质优异,拥有优越的种质资源禀赋。云南几代科技工作者艰苦攻关,育成红花新品种18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产量、质量、适应性、抗逆性等受到广泛认可。依靠科技创新锻长板,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产业发展就有了新优势,进而形成市场竞争力。
此外,资源多不等于品质优,让这些资源用得上、用得好,真正发挥作用,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2023年,云南省南涧红花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启动,团队扎根乡野推广良种和良法配套应用,开展技术指导,不仅提升了红花产量和品质,还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还要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正如胡学礼所说,“搞科研一定要有想法,一定要有创新,避免‘闭门造车’”。过去,团队的研究多聚焦于红花的经济价值,但近年来更注重高品质和专用型品种选育,助力企业开发食品级色素、红花保健品等高端产品,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当科学研究面向实际应用挖潜能,做到目标精准、方法得当,科研成果便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更好为产业发展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