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岭论坛

提升服务接住旅居养老大流量

关育兵

数据显示,2024年老年人群选择去县域旅居的订单量比2023年增长近两成,云南弥勒市订单量同比增长162%。这波“银发流量”既改写着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更考验着中小城市从基础设施到服务体系的全方位升级能力。

旅居养老的核心在于慢体验,与普通旅游“到此一游”的快节奏不同,老人往往会在目的地居住10天到数月不等。这种特性决定了中小城市不能仅靠自然风光吸引客流,更要在适老化改造、生活配套、医疗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陕西汉中龙头山景区的转变颇具代表性:过去因山势险峻让老年游客望而却步,如今通过电梯、索道、悬崖栈道组成的无障碍登山系统,搭配线下老年售票窗口和志愿者陪游服务,摇身变为银发族打卡地。这种改造不是简单加装扶手,而是从动线设计到应急响应的系统性重构——正如汉中政策要求,景区需同步完善无障碍通道、医疗点、休息区的“三位一体”服务网络。

生活场景的适老化延伸同样关键。有的地方探索“养老机构+旅居服务”的模式,民宿集群将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向旅居老人开放,免费提供轮椅、手杖等辅具;老字号小吃店推出“老年套餐”,以软糯口感和低盐配方赢得游客点赞。这些细节印证了一个规律:当服务从景点导向转向生活导向,老人才能产生“第二故乡”的归属感。

医疗保障的异地衔接是破解“敢不敢长住”的关键。陕西汉中为居住半年以上的旅居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并推动医保异地结算与本地老年助餐政策联动——老人在异乡也能享受7元早餐、10元午餐的价格优惠。这种将公共服务与旅居需求深度绑定的做法,打破了“旅游归旅游、养老归养老”的割裂状态。更值得关注的是流量转化的深层逻辑:汉中市留坝县推出的“新村民”计划,让旅居老人参与农耕体验、手作工坊等在地化活动,使小学同学团将旅居变成年度聚会新形式。数据显示,汉中银发旅游订单连续三年保持26%以上增速,背后正是从“卖景点”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

对中小城市而言,承接旅居养老不仅是服务升级,更是县域经济的激活机遇。当养老机构通过旅居服务提升床位利用率,当民宿集群带动农产品成为旅游伴手礼,当适老化改造倒逼城镇基础设施升级,这波“银发流量”正在成为连接城乡、贯通文旅的关键纽带。旅居养老的本质是一场双向奔赴——只有在硬件改造中融入“照顾爸妈”的情怀,在制度设计里体现“老吾老”的公共关怀,才能让“银发流量”成为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让更多老人在“诗与远方”中安享晚年。

  • 科技赋能让红花更红

  • 报脚

  • 报头

  • 善用正风之“镜”

  • 跳出未老先衰怪圈

  • 盘活资源 放大优势

  • 食品安全需全民守护

  • “打公交”折射治理精度

  • 提升服务接住旅居养老大流量

  • 微看点

  • 加强创新促工业遗产焕发生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