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市古城区束河古镇,水碧天蓝,鲜花盛开,在北门入口的十和路上,象征着民族团结的石榴树枝叶繁茂,簇簇艳红点缀其间。
一大早,束河元年客栈的负责人许瑞正在忙着打理客栈,迎接着入住的客人。许瑞来自昆明市,在束河经营客栈已有十余年。“我与社区的同志、房东和整条街的邻里都是老熟人了,大家相处融洽。商户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及时向网格长和社区反馈。社区时常组织学习培训、节庆活动、志愿服务等,让我们感到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她说。
在束河古镇里,跟许瑞一样的经营者还有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属于不同民族,从事不同的行业,但在龙泉社区,他们和本地居民和谐共处,组成了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龙泉社区位于束河古镇的核心区域。近年来,从事民宿、旅拍等涉旅行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持续增加,目前登记在册的门店395家,新阶人士大约500人。“这些新居民普遍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有品牌建设意识和灵活的营销策略,凝聚起这一群体的力量,助力文旅发展、社区治理和民族工作,成为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束河街道龙泉社区党委书记和灿林说。
为有效凝聚和服务这一群体,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龙泉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探索出一套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1+6+N”网格化服务模式,由1个社区党委统筹,6个中网格加N个微网格,还吸纳了新阶人士代表担任网格观察员。30多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愿报名参加社区组建的“萤火”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到社区治安巡逻、旅游服务、文明引导等工作中。在新阶网格化服务模式实践下,社区先后荣获市、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成为了民族工作创新的典型。
103路公交旅游专线顺利开通,极大方便游客在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3个景区之间往返;古宅消防智慧化改造建议,促成束河古镇12处重点院落完成智能烟感系统安装,有效提升了古镇的消防安全。这些工作之所以取得成效,得益于“束河夜话”平台的成功实践。“束河夜话”是龙泉社区推动新阶工作的又一成功探索。社区或根据近期重大工作事项,或通过走访了解商户、居民诉求,确定“束河夜话”主题,再通过召集居民、商户、游客、行管部门等围绕主题进行商讨,通过讨论发言、建言献策,促成议题落实落地,有效提升了景区管理、推动了社区发展。
有了社区搭建的渠道和平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社区工作的劲头更足了。社区还通过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积极打造民族文化长廊,组织节庆活动,促进社区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报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赵根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