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浩 通讯员 李妍 李佳玲
自2024年7月获批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以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迅速行动,按照延包试点流程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综合各乡(镇)上报的土地纠纷性质、规模大小、调解难易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将矛盾纠纷划分为黄、橙、红三个等级,分别采取对应措施,通过座谈消化、现场调处、联动共治等方式,严守政策底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土地延包的各项权益。
对于事实比较清楚或情节轻微、矛盾激化可能性较小的纠纷,当地按黄色等级预警,如整户消亡、婚姻状况变更、公职人员及其子女延包等问题,由村级和村民小组延包工作组组织当事人讲解政策、答疑解惑、化解矛盾。
对于矛盾纠纷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引发信访上行的问题,当地按橙色等级预警。如农户地块重叠、长期未解决的矛盾纠纷、国有林插花地等问题,由村延包工作领导小组报乡(镇)延包办,由乡(镇)延包办组织相关站所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调解处理,以事实为依据为双方讲法说理,推动纠纷化解到位。
2018年,由于技术服务方的失误,将景谷县碧安乡村民李某实际耕种的地块,在地块指认工作中被误划入吴某的确权登记颁证指认地块,致使吴某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登记了李某实际耕种的地块,两户由此产生矛盾。村级多次调解未果后报乡延包办,乡、村、组三级组建工作队组织矛盾双方和第三方测绘机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解,由双方对自家地块的“四至”进行指认,测绘人员通过实地核查和仪器测量,并结合土地的历史沿革、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双方1995年的土地延包证书上登记面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最终做通双方思想工作,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对涉及面广、涉及人多,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矛盾纠纷,当地按红色等级预警,由县延包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通过联席会议形式商讨解决办法,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成功则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不成功则引导当事人按程序至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景谷县民乐镇某村民小组在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后,项目区内经土地平整,建设机耕道路、沟渠占用土地,100多户农户承包地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图证不符。经工作组研究建议,项目结束后按原承包面积每亩扣除0.12亩后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并邀请第三方测绘公司按分配现状重新对现状地块指认、定位、测绘、出图进行延包,确保土地能够顺利延包。
景谷县农科局农经站站长赵磊介绍,自延包工作开展以来,景谷县县级累计调处土地矛盾纠纷17起,指导乡镇调处矛盾纠纷120起,稳妥解决土地确权以来遗留的矛盾问题,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