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廉洁文化大家谈

舆论护航清风实践 教育筑牢廉洁防线

于涛 郑玉明

高校清廉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净化器”,肩负着培育“崇廉拒腐”价值共识、构建风清气正育人环境的时代使命。在多元思潮交融激荡的当下,作为生产力最核心要素的人才,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和保障。高校学子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因此,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构建起立体化的清廉教育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锚定舆论护航的清廉教育方向。从文化使命维度来看,“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为现代教育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因子,使“公生明、廉生威”的历史智慧与新时代“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要求深度衔接,为舆论引导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实践路径维度来看,“七个着力”战略部署中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明确了高校清廉教育的舆论导向。从使命任务维度来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总体要求,既明确了要聚焦“育新人”的核心目标,更要以舆论之力破解“少数人讲、多数人听”的单向传播困境,打造廉洁教育矩阵。

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舆论引导体系。在顶层设计层面,建立舆论引导小组,将清廉教育纳入学校战略规划和意识形态工作部署,确保舆论导向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频共振。在主体赋能层面,一方面要抓住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强化“为人师表、廉洁执教”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则要激活学生群体的青春力量,让青年学子在舆论互动中成为廉洁理念的传播者、践行者与监督者。在载体创新层面,打造“线上+线下”的舆论矩阵,线上搭建清廉校园云平台,运用短视频、VR情景模拟等新媒体技术增强传播感染力;线下构建“一廊(廉洁文化长廊)一馆(校史中的廉洁故事馆)一基地(校外廉政教育实践基地)”,使舆论引导从校园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题。

打造全域协同的清廉教育舆论矩阵。在内容供给上,构建“显性教育+隐性浸润”的双轨体系。显性教育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等纳入教学内容,扩大教育覆盖面。隐性浸润则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廉洁文化节、清廉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廉洁理念在“润物细无声”中入脑入心。在主体协同上,打通“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链条。校内联动纪委、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建立廉洁教育资源共享库。校外联合纪检监察机关、社区街道等共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廉洁文化宣讲团”等。家庭层面,要积极引导家长成为廉洁教育的同盟军,形成“三方协同、同向发力”的舆论生态。

构建“防范—实践—传承”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在强化防范意识上,筑牢廉洁防线与舆论预警机制,将清廉教育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延伸,从“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发展。制定高校清廉教育风险清单,聚焦招生录取、科研经费、学生资助等“微腐败”易发领域,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牢牢占领思想文化主阵地。在实践养成上,将廉洁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入学教育中植入诚信教育,专业教育中结合学科特点融入学术道德规范,毕业教育中开设职业伦理专题讲堂。在文化传承上,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廉洁基因,挖掘历史典故的现代价值,让历史智慧照进现实。

以时代话语激活清廉教育舆论效能。在内容创新上,聚焦青年群体认知特点,将新时代关注的网络热点、社会议题与廉洁理念有机结合,让廉洁主题变得“可感可触”。在机制创新上,建立廉洁文化创新实验室,鼓励师生运用新技术开发廉洁教育互动程序、通过新技术构建学术诚信存证系统等,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让技术赋能教育,使舆论引导更具针对性与精确性。在评价创新上,构建“过程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廉洁素养评价体系,将参与廉洁实践活动、撰写廉洁主题调研报告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以评促建、以新促行”的长效机制。

以舆论护航清风实践,以教育筑牢廉洁防线。高校的清廉教育创新实践,要以“宣”为媒,以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表达融进青年学子的奋进旋律中;要以“践”为犁,将党的自我革命和正风肃纪反腐的决心与行动,春风化雨地凝聚成青年学子的清廉共识,让“清廉之花”在校园沃土上持久绽放。

[作者单位分别系云南民族大学设计学院、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本文系202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清廉教育实践创新研究”(课题号:ZX2024YB04)的阶段性成果]

  • 报脚

  • 报头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 打造“三大发展样板”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 坚持“五化”并举 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

  • 守好阵地 压实责任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 舆论护航清风实践 教育筑牢廉洁防线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