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杏坛新韵

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智能化转型优化研究

杨风华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法律职业的生态结构、法律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等也提出了挑战。法学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法律专业人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传统的法学教育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智能化转型优化路径,是培养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法律人才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升法学教师的智能素养以适应智能环境。一是高校应定期开展智能技术专业培训。邀请校内外智能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讲师,将智能技术优势、应用范围和边界、使用场景、应用技能等作为重要培训内容,引导法学教师构建智能技术相关的知识体系,掌握智能技术应用技能,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用相适应的智能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为推动法学教育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基础,提升法学教育效果。二是法学教师应将智能技术融入法学教育实践中。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对法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传授法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法学教师应积极适应智能环境,提升自身智能素养,利用智能技术丰富法学教育场景和方法;采用智能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接受和使用智能技术的能力。三是法学教师应注重智能素养的培育。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难以满足人才发展的需求和目标。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师可积极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智能化教学模式和具象化的教学内容,打造智能化教学情境,努力成为学生智能素养的传授者和引导者。

教学内容应体现“智能+法学”上。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应将智能化知识融入法学教育中,加强法学内容及课程的智能化设计。传统的法学教育内容多以纸质化形式呈现,重视法学理论基础的教学,部分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基于此,法学教师可依托人工智能对新出台的专业性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进行深入解读,并将其合理融入法学教学内容体系中,推动法学教育内容的更新,让学生实时了解法律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也可依托智能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此外,高校还应强化法学课程体系的智能化设计。着眼人工智能时代的特色,围绕法学教学内容逻辑及脉络体系,完善法学课程体系设计,将智能法学应用课程纳入其中,并合理安排其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在此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拼凑法律知识与智能技术,而应在推动法学教育智能化转型的目标追求下,重塑法学课程体系,根据法学教学特点及逻辑体系,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智能技术融入其中。

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势作用,丰富法学教育方式,提升法学教学效果。一是依托智能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利用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法学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及人工智能系统构建虚拟法庭等教学情境,营造贴近现实的法律职业实践氛围,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其在实践情境中学会应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二是依托智能技术提升教育方式的科学性。高校应在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智能素养培育效果等方面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势作用,从而推动法学教育的智能化转型发展。一方面,法学教师可利用智能技术,从多平台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相关信息,并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兴趣偏好,明确学生学习成效,了解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升法学教育智能化转型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可组织法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多渠道收集并分类整理法学教育相关内容,依托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教学数据库,并基于学生动态发展需求,针对性更新调整数据库内容,完善数据库功能设置,为学生自主学习法学知识提供资源渠道,以有效提升法学教育的水平。

建立健全法学教育评价及反馈机制。其一,要建立健全智能化教育内容的评价机制,加强对法学教育过程中智能化辅助内容的评价。如法学教师在讲解人工智能应用的法学知识时,应对涉及的智能技术及其基础操作手段等进行讲解,并将智能辅助教学内容纳入到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中,以评促改,要求法学教师合理拓宽智能化的“涉猎”范围,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教育范式。其二,要依托智能技术改变教育评价方式,将“人为评价”转变为“技术评价”。高校可利用智能技术,打造智慧化的法学教育数据系统,实现法学教育资源的网络整合与共享,并建立数据管理与分析的一体化智能终端,让教师可动态跟踪、实时获取系统后台学生浏览数据库的历史记录,以提高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其三,要利用智能技术精确反馈法学教育效果。高校可积极引进精准互动教学系统,将与法学教育相关的多种元素,如课堂教学打卡、PPT课件的制作与演示、法学作业、教学效果评估等内容纳入到教学系统中,形成可视化的教学数据并反馈给师生,助力学习考核方案的科学改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检察院)

  • 报头

  • AI赋能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 坚持系统思维 推进乡村振兴

  • 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智能化转型优化研究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

  •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逻辑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