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秦晴) 近年来,昌宁县始终将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夯实基层党建根基的关键抓手,精准施策,创新推出政治体检、结构优化、流程监管三大举措,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扎实的新时代党员队伍。
严把“政治体检关”,立起忠诚标尺。昌宁县持续完善对拟发展党员名册动态管理更新机制,切实做到党员队伍情况清、底子明。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融入党员发展全链条,建立政治审查机制,对拟发展党员全覆盖开展县级执纪执法部门政审联审,确保新发展党员政治合格、质量过硬,防止“带病入党”。
聚焦“结构优化关”,注入源头活水。为破解党员队伍结构不优、活力不足等问题,昌宁县精准实施“党员育苗工程”。规划引领定向,制定《发展党员三年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将发展党员的镜头对准乡村振兴主战场,重点从返乡大学生、技术能手等群体中发掘培养对象。建立发展党员储备库,积极引导学历较低的人员参与“双提升”,通过储备数量多、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党员队伍持续注入新鲜血液和生机活力。
强化“流程监管关”,筑牢规范准绳。为确保发展党员工作严谨规范、经得起检验,昌宁县着力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发展党员管理系统作用,采取“一人一档”工作法,对发展党员的5个环节25个步骤实行“党支部初审、乡(镇)党委复审、县委组织部终审”三级审查制度。该县健全完善新发展党员长效排查机制,聚焦带病入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严重违反入党程序四类问题,对当年新发展党员进行“过筛子式”复查,坚决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