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党 建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串起富民产业链

“套袋后,收口一定要收紧、收圆,雨水才不会流进去,否则就会影响芒果的品质。”在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董报村的万亩果园里,党总支副书记谢应勇正手把手指导农户芒果套袋技术。

作为景东县晚熟芒果、沃柑、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的主产村,董报村党总支持续推动专业技术力量下沉,常态化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田间党课”“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果树施肥、嫁接及果园管理等实操指导。

“经过专业实操指导,种出来的水果质量更好,产量也提高了。”锦屏镇董报村晚熟芒果种植户张春美说。目前,董报村的沃柑、晚熟芒果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已经达10086亩,产值超过7000万元,为提升产品竞争力,董报村还注册了“董报橘子”品牌,进一步提升了辨识度。

“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提升农户的水果产值产量上,计划把水果做成果干、果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户的收入。”景东县锦屏镇董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陈志兰说。

董报村党总支除深耕水果种植主业外,还充分挖掘林下资源价值,通过引进食用菌种植企业,构建起“资源利用+产业增值+集体增收”的产业发展闭环,让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公司提供菌种、技术、销售服务,村委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效益分配是按照公司20%、村委会80%来分配。”广沣林下经济景东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杨逍说。从特色水果种植到林下食用菌产业的拓展,成为董报村党总支深耕基层治理、激活村党组织“造血”功能的鲜活注脚。

“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以后,我们修缮道路、水沟,提升人居环境,更好地带领村民发展建设家乡。”陈志兰说。

近年来,景东县创新构建“党建引领三链融合”治理模式,即以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链”,以集体增收反哺基层治理“功能链”,以治理深化推动人居环境提升“成效链”,形成环环相扣的乡村发展闭环,推动全县绘就产业兴、治理优、生态美的多维图景。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梁宏伟

  • 滇中引水便道添新绿

  • 千亩果园连片 群众增收劲足

  • 山林资源变资产

  • 报头

  • 永善县着力提升村(社区)干部履职能力

  • 昌宁县全链条监管党员发展“入口关”

  • 串起富民产业链

  • 治理有力度 民生有温度

  • 官渡区举办“骑士节”关爱活动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