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绘就云南绿色发展新画卷

赵崔莉 陈力

近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的出版发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对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秉持生态优先等理念,全面推进绿色能源强省建设。当前,云南节能降碳成效显著,绿色能源成为增长新引擎,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未来,云南省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举措,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奋力绘就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云南新画卷,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云南力量。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云南省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作用,首要之务在于深入领会、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本质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明确指出,人类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肆意进行掠夺式开发和破坏性行为。相反,我们应当怀着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的内在规律。这意味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与共生共荣。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打通了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找到了最佳结合点。“绿水青山”代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金山银山”象征着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这一理念表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民生需求。这一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点,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改善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命共同体。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树立系统思维,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制度是保障,法治是基石。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治约束。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要建立健全涵盖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和监督,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全人类未来的全球性课题。当前,全球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各国唯有携手合作,才能形成应对挑战的合力。在实践中,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协作,正在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云南绿色发展的价值意蕴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云南绿色发展,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均有独特的价值。

有利于守护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关键屏障,生物多样且多为江河源头上游。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绿色发展,严格划定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精细管控自然保护区等,能全方位守护独特生态系统。这不仅能够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更能为全国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有利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云南的产业绿色转型具备重大战略意义。对传统产业开展绿色化改造,既能降低产业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又能促使企业主动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与管理效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类绿色产业的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拉动云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力推动云南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云南绿色发展,能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能直接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与幸福感。同时,绿色产业兴起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能拓宽民众增收渠道,提高生活水平。

有利于加强国际生态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境,与多个国家接壤,在生态领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云南绿色发展,能够为周边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经验,展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和担当。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云南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径。

产业“绿”潮:构建多元融合的云南特色绿色产业体系。立足资源优势,云南应全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在清洁能源领域,持续大力开发水电、光伏资源,致力于打造绿色能源强省。在农业方面,积极推广生态种植与养殖模式,强化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及监管工作……同时,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创新,培育融合示范园区,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起多元融合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文化“绿”脉:传承创新云南生态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云南需积极传承与创新生态文化。深入挖掘各民族传统生态智慧,例如哈尼族梯田生态平衡理念,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态保护实践。举办特色生态文化节庆与体验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科技“绿”翼:强化绿色科技研发与应用转化。云南应加大对绿色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科研成果提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平台。加强绿色科技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绿色科技人才队伍。

经验“绿”光:总结推广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且极具价值的经验,总结推广这些经验,能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汲取经验智慧,共同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中国目标早日实现。

[作者分别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博士生]

  • 报头

  • 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绘就云南绿色发展新画卷

  • 以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创新发展

  •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大步向前

  • 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校党性教育质量

  •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