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勐腊县勐仑镇阿克新寨的橡胶地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胶农嘎门放下割胶刀,骑上三轮车来到隔壁的菠萝地里,双手熟练地摘下一颗颗成熟的菠萝。“橡胶树种下去要等7年才能开割,这期间全靠菠萝给我们‘发工资’。”嘎门一边说一边忙着把身后堆成小山的菠萝装车,准备送往合作社。
在勐仑镇,像嘎门这样受益于“一地双收”模式的农户超过80户,全镇共种植3000余亩菠萝,其中大部分生长在橡胶“更新地”里——这些土地刚完成老橡胶树砍伐,新种下的橡胶树苗才及膝高,在村党组织的统筹规划下,农户们巧妙利用橡胶生长的空窗期,在自家地里种下菠萝。
农户在完成老橡胶树更新后,与种植大户达成土地管理服务协议——种植大户负责土地翻耕、橡胶苗及菠萝种植期间橡胶林的全程管理;农户在自家地块上种植橡胶树苗,确保橡胶树的所有权和未来的长期收益。这种“橡胶+菠萝”的套种模式将土地高效利用起来,实现短期收菠萝、长期收橡胶的双重收益。
为进一步推广这种生态种植模式,勐仑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开展林下套种技术培训,从菠萝选苗、种植密度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据了解,套种模式下,亩产菠萝两吨,按当前收购价计算,每亩可为农户增收3000元。此外,菠萝的集中采收期还催生了大量季节性零工需求,么等老寨村民杨南就是受益者之一。“现在菠萝采收季我在村里帮工,一天能挣120元,一个采收季下来能收入四五千元。”杨南说。
为打开菠萝销售市场,勐仑镇以党总支、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构建起从田间到市场的闭环。一方面,吸引外地收购商直接对接基地,形成“老板地头收、农户当场卖”的快捷模式;另一方面,建设加工车间,将部分菠萝制作成菠萝干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本报记者 林丽华 通讯员 董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