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宁县的街巷间,一抹抹亮眼的蓝色正传递着党组织的温度。这些标注着“外卖专用”的骑手专属泊位,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的停车难题,更以贴心服务勾勒出党建工作的民生坐标,让奔波在路上的骑手感受到温暖。
“以前取餐特别忙乱,现在有了专属泊位,心里踏实多了。”外卖骑手黄丽娜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同行的心声。面对日均超700人次的骑手停车需求,富宁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部门精准施策,依托暖“新”驿站召开多场“骑手议事会”,收集27条停车痛点建议;城管党员先锋队仔细勘察,在商圈楼宇周边规划专属泊位,并在泊位旁设立党建指引牌,清晰标注驿站位置和应急电话。
党建引领正成为凝聚治理力量的纽带。党员骑手廖祥主动当起停车示范员,引导同行规范入位;新兴社区依托周边阵地开展安全培训、权益讲座,让骑手从被管理者变为参与者;该社区还以此为契机,组织多方共商配送路线,让取餐时长缩短5%,违停投诉明显减少。
除了设置骑手专属泊位,富宁县还打造了不少暖“新”驿站,向新就业群体传递党组织的关怀与温度。
清晨,外卖骑手黄吉祥结束早高峰配送,熟门熟路拐进街角的暖“新”驿站。接一杯热水,连上免费的无线网络,在座椅上稍作休整,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空间,已成为他风雨奔波中最安心的歇脚点。
在富宁,这样的暖“新”驿站已有11处,它们不仅是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避风港”,更以红色内核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成为城市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以前,蹲路边啃冷饭、手机没电急得团团转,现在随时能来驿站充电、喝热水。”快递员李红延感慨地说。
商业中心的步行街驿站、居民集聚区的天成小区驿站、货车司机密集的广昆高速归朝服务区驿站……11个驿站全部分布在新就业群体必经之地,实现“抬头可见、抬脚可及”。目前,驿站日均服务380人次。
在驿站,货运司机有能短暂休憩的区域,户外工作者有遮风挡雨的“能量补给站”,电商主播能用上高速网络与隔音直播间。细微之处的关怀,让奔波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驿站里的党建宣传栏定期更新,流动党员党支部的活动通知格外醒目。富宁以驿站为阵地,开展“双查双亮”行动,让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承诺。党员骑手廖翔说:“驿站是港湾,更是加油站。送餐路上发现安全隐患报给社区,帮老人捎带个快递,自己的党员身份更加有意义了。”
创新推出的先锋积分制度,让大家的热情更高了。参与异常情况预警、传递社情民意能积分,积分可兑换服务或物资。通过“小哥恳谈会”、线上诉求征集码,12条急难愁盼问题被收集,11条已妥善解决。从被服务者到参与者,新业态从业者正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暖“新”驿站的温度,来自多方合力。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机关、企业、商户主动让出场地;爱心企业认领服务项目,提供物资支持;税务、法律专业人员定期驻点,在电商集聚区驿站开展政策辅导、权益保障服务108次……一张“党组织+社会力量+专业服务”的网络越织越密。
专属泊位、暖“新”驿站,富宁县一项项暖心举措,正让新就业群体在城市里找到归属,让红色暖流在街头巷尾持续涌动。
本报记者 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