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迅 通讯员 徐红
走进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龙溪社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宽敞的教室里,65名学生伏在课桌前,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假期作业。这是威信县众多暑期托管班中的一个场景。截至7月21日,全县有2332名儿童在29个集中托管点过着充实假期。
为有效解决青少年暑期看护难的问题,充实广大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威信县依托社区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开办暑期托管班,采取“社区+专业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托管模式,让孩子们在假期有了好去处。
这场覆盖全县的暑期托管关爱行动将持续35至40天。参与活动的276名志愿者中,有的是威信县招募的返乡大学生,有的是当地小学、幼儿园教师,他们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关爱与陪伴。
返乡大学生们用新颖的方式辅导课业、组织游戏;经验丰富的教师们耐心细致,确保学习效果;水田镇的“警察爸爸”们用真实案例和生动的模拟演练,教孩子们防溺水、防诈骗等安全知识,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保护自己。
“安全是给孩子们的‘防护锁’,能让他们玩得开心,也让远方的父母真正安心。”双河苗族彝族乡过街楼村的一位志愿者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所有志愿者都经过了课程设计、心理健康、应急救护等专业培训,确保为孩子们提供专业、可靠的服务。
坚持“五育并举”,各托管点因地制宜打造了充满吸引力的活动菜单:旧城镇的孩子们走进红军主题展览,聆听革命故事;扎西镇的教室里传出嘹亮的红歌声;双河乡的孩子们亲手体验着苗族蜡染的神奇;龙溪社区的孩子们则沉浸于制作非遗漆扇的乐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三桃乡开展“文明礼仪小标兵”评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
操场是最热闹的地方。旧城镇的孩子们或在玩着“贪吃蛇”游戏,或在拔河比赛中齐心协力,麟凤镇的孩子们课间放飞自制的纸飞机,午餐时间则化身为“小帮厨”,体验劳动的成就感。这些充满爱心与创意的托管服务,让孩子们开心,也让家长们放心。
“我们要利用好社区的资源,把服务做实做细,让在外打拼的父母少些牵挂,让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多些笑容和安心。”扎西镇龙溪社区党总支书记顾上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