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梅君 沈浩)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普洱市各级党政机关自觉将“过紧日子”理念融入学习教育全过程,以思想教育为引领、制度创新为保障、科技赋能为助力,多措并举推动党政机关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清廉动能,取得显著成效。
思想筑基,拧紧节约“总开关”。普洱市将学习教育作为首要环节,通过党委(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形式,组织各级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相关制度规定。警示教育形式多样,市政协机关开通“扫码观影”模式,方便干部职工随时观看《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等专题片;景东彝族自治县聚焦基层“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以身边违纪案例开展深刻剖析;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指导餐饮经营者落实反食品浪费法,探索建立奖惩机制。
制度织网,筑牢刚性“防火墙”。该市着力构建严密制度体系强化源头管控。思茅区强化预算对执行的刚性约束,2025年“三公”经费年初预算较2024年下降0.28%;市科技局实行办公用品“按需采购、少量多次”,截至6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减少24.8%。审批流程持续规范,普洱市督促各县(区)、市级各部门严格执行公务出行平台报备、加油“一车一卡”制度;市搬迁安置办规范公务接待审批环节。资源利用更高效,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通过跨层级调剂盘活办公用房3439平方米;市水务局通过统筹出差计划,整合力量减轻基层负担。
数字赋能,跑出节约“加速度”。科技手段为节约增效提供强大支撑。全市推行无纸化会议全覆盖。市委宣传部理论学习资料扫码获取,市数据局“线上办会”常态化,上半年收发文同比降幅分别达21%和40%。智慧节能成效显著,市行政中心建设能效监测平台,实施照明节能改造、安装屋顶光伏、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年节能效益约50.61万元。大数据监管精准发力,市工信局建立“三公”经费动态监测机制,支出数据按月与预算及同期“双对比”,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锐减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