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自申报出口的柑橘,上午发货,下午就能抵达越南。”正忙着核对订单和货物的红河优达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子奇说,“得益于海关‘批次检验(检疫)’改革试点的落地,企业出口订单发货周期平均压缩约50%,有效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赵子奇所说的“批次检验(检疫)”改革,是今年6月昆明海关针对出口农食产品推出的一项创新监管模式。
云南外贸企业中从事鲜活农产品业务的比例较高。在以往的属地查检模式下,海关属地查检以“申报批”为单位,企业同一批产品分次申报时,需多次向海关预约查检;加之云南农产品出口企业分散、申报批次多且单批数量小,海关关员需频繁跨县区赴企业包装厂查检,易导致“货等人”现象,增加出口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和企业存储成本。
针对企业面临的“痛点”,昆明海关推出了“批次检验(检疫)”的监管模式。针对出口水果、鲜花、蔬菜等农产品,该模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特性,将同一生产加工企业使用同一批原辅料,在生产工艺及质控体系、检验标准或检疫要求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包装,出口同一国家(地区)的产品或特定数量产品,确定为一个“批次查检单元”,实施检验检疫。
昆明海关所属蒙自海关监管科科长陈锐表示,货物的查验时间从原来的2至4个工作日缩短至30分钟,企业发货周期压缩近半。改革后,对同一批次查检单元首批出口的货物,海关实施100%现场检验检疫,合格即放行;对同一批次查检单元后续申报的有查验要求的,只验证相关单证,不再实施现场查检。在此基础上,昆明海关还推出“批次检验(检疫)+远程视频查检”创新监管模式,产生了“1+1>2”的政策叠加效应,助力云品快速通关。
“企业可通过手机下载‘掌上单一窗口’应用程序,注册企业账户后接收海关远程查检通知,按照通知要求进行作业准备,实时连线开展检验检疫作业。”昆明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试点产品范围为出口新鲜蔬菜、鲜切花、干花。接下来,昆明海关将不断评估选定企业和产品纳入试点,为企业持续减负增效。
本报记者 韩成圆 黄议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