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昆明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春城观察

云南旅居需锻造综合竞争力

刘薇薇

近日,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杂志刊发文章,关注中国旅游业正经历重大转型,长住型旅游蓬勃发展。文章特别指出,游客青睐云南和贵州,这些凉爽地区成为气候适应性旅游首选目的地。气候适应性,正从旅游业的“选修课”加速蜕变为关乎存续的“必答题”。

气候适应性,不仅是一个地理优势的概念,更是重新定义旅游价值的新坐标。在全球游客日益寻求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更富启迪的旅行体验之际,云南所握有的这张王牌,无疑具备重塑竞争格局的力量。诚然,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造就了“四季如春”的昆明、“碧玉清溪”的玉溪、“风花雪月”的大理、“柔软时光”的丽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福利,不仅成为了吸引“候鸟式”旅居人群的核心磁石,更成为越来越多人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

然而,王牌在手,不等于胜券在握。要真正发挥气候适应性的能量,擦亮“旅居云南”的品牌,我们就不能将“旅居”简单等同于避暑或避寒。

要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入人心,使“旅居云南”成为海内外旅行者的广泛共识,我们亟待将运营模式、管理机制与服务体系进行升级。毕竟,今天的旅居者早已超越“能住就行”的初级需求,他们追求的是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更便捷周到的服务、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以及更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云南要利用好“气候适应性旅游”这张王牌,关键在于实现从气候依赖向锻造综合价值的战略转型。

首先是升级服务理念。我们须从“接待思维”转向“美好生活服务商”“美好体验提供商”的角色,深度关切旅居者的中长期生活需求,构建包容、友好、可持续的旅居环境和生态,让旅居者不仅“身在”云南,更能“心归”云南。其次是补齐硬件短板。我们应加大医疗康养、智慧化管理、无障碍设施、公共交通等领域的投入,打造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再次是创新产品供给。我们需要深度挖掘云南的生态、文化、民族资源,积极探索“旅居+康养”“旅居+教育”“旅居+养老”“旅居+体育”等融合模式,开发如生态研学、非遗体验、森林疗愈、低碳生活工作坊等差异化、高品质的旅居产品,提升附加值吸引力。同时,将生态保护置于旅居开发的优先位置,推广绿色建筑、低碳出行、资源循环利用,确保旅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气候只是云南旅居的“入场券”。云南应超越仅将温和气候作为舒适背景板的传统思路,正视短板,以系统思维和长远眼光,前瞻性地优化旅游设施建设标准与空间布局规划,全面提升软硬件水平。唯有构建真正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旅居生态系统,才能将“气候优势”转化为不可复制的“发展胜势”,在激烈的旅居市场竞争中屹立潮头保持领先。

  • 安放乡愁 盛放诗意

  • 富民 田园农耕存古意 诗情栖居展新颜

  • 石林 旅居兴业热潮涌 融合发展强支撑

  • 官渡 滇池畔塑山水景 农田间奏融合曲

  • 晋宁 四季美景韵悠长 太史村里乡愁驻

  • 报头

  • 云南旅居需锻造综合竞争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