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前沿观察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

韦佳培

绿色物流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路径,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锚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方向,为物流行业突破传统路径依赖、破解高能耗低效率困局提供了根本遵循,绿色物流已从行业发展的“可选项”跃升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为此,需以技术创新为先、管理创新为要、生态创新为本,构建起支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以技术创新为先,打造绿色物流智能引擎。技术创新是绿色物流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数智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已初步形成新能源装备应用、仓储自动化等技术基础。下一步,应围绕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的原则,系统推进技术革新。加快建设物流低碳技术研发中心、智慧物流实验室等“硬设施”,推动氢能源重卡、无人机配送等装备的产业化应用。搭建碳排放监测云平台、智能路径优化系统等“软支撑”,实现运输能耗实时监控与资源动态调配。统筹物流枢纽数字化升级,畅通智能技术应用“微循环”,促进新能源装备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高效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无人仓、自动驾驶配送等项目落地。

以管理创新为要,完善绿色物流保障体系。管理创新是破除制度壁垒、构建现代化绿色物流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应围绕构建现代化绿色物流治理体系目标,坚持“统筹协调、制度赋能”的原则,系统性推进管理模式革新。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物流碳排放联合监管机制,完善绿色物流企业认证、税收优惠等“刚性约束”。搭建供应链绿色协同管理平台,建立涵盖采购、运输、仓储的全链条碳足迹追踪体系等“柔性治理”,实现管理流程数字化、透明化。统筹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与行业标准建设,畅通绿色管理政策落地,推动监管制度与企业运营深度衔接。充分运用数字化治理工具,加快推进电子运单、无人值守卡口等管理场景的创新应用。

以生态创新为本,驱动物流清洁低碳转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中,生态创新是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与必然选择。构建“低排放、高循环、全协同”的绿色物流生态体系,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打破产业边界,推动技术、管理、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生态,在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规划建设光伏物流园区、氢能补给站等低碳基础设施,推动仓储装备与新能源技术深度适配,构建跨产业碳汇协同机制,完善智慧化多式联运体系,筑牢绿色发展硬件根基。试点智慧化碳足迹协同管理平台,推行绿色包装循环利用与逆向物流体系建设,将碳减排指标嵌入企业ESG评价体系,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绿色透明化管理。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培育差异化低碳物流示范场景,组建跨行业生态创新联盟,健全国际化生态标准认证与市场交易体系,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驱动的协同发展格局,以此推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的系统性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正以科技创新为笔,重绘绿色物流的发展蓝图。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再到生态创新,每一步都彰显着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中国物流业必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本文系广西哲社项目“‘双循环’背景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海物流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4JYB001)、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21QGRW055)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

  •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赏析》的教学模式探析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