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清晨的街巷总被非遗美食——豆汤米干的香气唤醒。在思茅老街的思茅魏氏豆汤米干店内,食客们围坐桌前,动作娴熟地往爽滑的米干上撒入翠绿的葱花、清香的芫荽和鲜红的油辣椒。随后,将各式调料细细拌匀,让其充分融入豆汤与花生汤中。片刻之间,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汤米干便呈现在眼前,人们尽情品尝着米干的软糯与汤汁的醇厚。
“我们家三代人都在做豆汤米干,平常每天卖出600至700碗,周末能卖1000多碗,节假日能卖2000多碗。”思茅魏氏豆汤米干店主魏妮介绍。
“每次来普洱旅游,我都会吃一碗豆汤米干,豆汤很正宗,味道浓郁,是我很喜欢的一道思茅美食。”游客杨绍萍表示。
“豆汤米干是思茅的传统小吃,我们从小吃到大,每次从外面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来吃一碗豆汤米干,一直是记忆中的味道。”市民张女士说。
在位于八益商贸城的张记豆汤米干店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豆汤米干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杨童生守着炉灶,精心熬煮豆汤,弥漫的浓郁豆香正是豆汤米干的灵魂。豆汤的熬煮十分讲究,须选用本地优质干豌豆磨成豆浆,再分次倒入滚水中持续搅拌,火候的掌握、豆汤的稠度,这些微妙的变化杨童生早已了熟于心。
“我们家做豆汤米干已经有40多年,食客喜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做法,豌豆和米干都是手工制作,现蒸现卖。我希望能教会更多人做这道美食,让思茅味道走出思茅。”杨童生说。
循着豆汤米干的诱人香气,记者来到位于木乃河工业园区的普洱扬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封装桶装、袋装的豆汤米干与花生汤米干,操作着打包机、打码机,将一份份凝结着传统风味的米干封装、标记。借助现代化生产线与电商网络的翅膀,这些承载着思茅古早味道的米干,从街头小吃变为方便速食食品,跨越山河,去到天南海北的食客面前,让边疆小城的独特滋味得以传播。
“我们生产的豆汤米干、花生汤米干共有6种品类,豆粉、花生粉是手工磨制的,米干是非油炸的,最大程度还原了传统豆汤米干、花生汤米干的味道,既美味可口又健康有营养。工厂每天生产1万多袋(桶)米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普洱扬思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明昭说。
本报通讯员 张怡 徐晓芳
记者 胡梅君/文
通讯员 张怡 徐晓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