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茭白丰产收益高

腾冲市上街村村民采收茭白。本报通讯员 杨焱淼 摄

清晨6时,腾冲市猴桥镇上街村村民王兴喜已经踩着露水下田了。“咔嚓”一声,一株嫩白的茭白被掰断茎秆,带着泥水扔进竹筐。

“现在采收完茭白,直接送到收购站,再不用自己分拣跑运输了。”王兴喜抹了把汗,指着田埂尽头的一栋灰顶厂房说,“那是村里的茭白收购务工车间,从田头直达冷库。”

过去,上街村茭农们最头疼的就是茭白的销路。村民李茂全说:“以前,凌晨4时要开车往县城送,运费每公斤2毛钱,出售时,品相不好的还得被大幅压价。”转机出现在2024年。上街村党总支书记何忠美带着村“两委”调研后发现,全村茭白种植面积900亩,但分散经营成本高、利润薄。

“必须把产业链‘焊’在村里。”2024年,上街村引进收购商并整合资金,成立茭香源农业公司,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冷链仓储,建成557平方米的6格冷库和1间1000平方米的仓库,茭白保鲜期延长到65天。

记者在仓储车间看到,30余名工人正熟练地将茭白分级包装。村民杨丽明一边处理茭白一边算账:“按件计酬,一天能挣200元,在这干活比出远门打工强。”

冷库建起来了,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茭白的收购、冻库储存等问题。2025年,上街村茭白种植面积增至1100亩,亩均收益从1500元提升至2200元。冷库还带动了2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

产业升级还离不开技术赋能。在村委会会议室,何忠美正依托多年的种植经验对大家进行茭白种植培训:“茭白的稻瘟病防治,关键要用稻瘟灵控制。”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操,王兴喜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土专家”,经过深思熟虑,他果断承包了100亩地。“按照村里教我们的测土配方,现在亩产提高了30%。”王兴喜开心地说。

看到茭白种植的发展前景,去年,在外务工的村民许志龙毅然返回家乡,承包了40亩田种植茭白。“我们种植的茭白不仅在云南畅销,还销往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许志龙说。

上街村茭白产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2025年,上街村除了种植茭白,还种植了400亩工业辣椒、200亩百香果、100亩羽衣甘蓝,年销售额预计可达500万元。”何忠美介绍。

从“提篮叫卖”到“品牌出山”,上街村的茭白成了猴桥镇的优质产业,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何忠美指着村里的规划图,信心十足地说:“以后还考虑扩建加工厂,开发茭白产品,把更多的利润留在村里。”

本报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杨焱淼 唐雅蕾

  • 瓜果飘香产业旺

  • 茭白丰产收益高

  • 技能培训就业稳

  • 葡萄园里话增收

  • 报头

  • 产业就业双驱动和美乡村处处兴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