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规范“上门经济”很有必要

王志高

今夏高温里,上门美睫美甲、家电维修、做饭保洁等服务热了起来。“流动的服务者”用脚步丈量着城市里“不愿出门”的需求,也让“上门经济”成了高温天最鲜活的经济注脚。与此同时,技术门槛低、安全底线松等乱象也在破坏着行业生态。

上门服务的本质是把服务送到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跳不出“服务有标准、从业有门槛、责任有归属”的商业规律。美甲师用的工具消没消毒?维修师傅有没有乱报价?做饭阿姨的健康证齐不齐?这些琐碎细节,恰恰是信任的基石。就像去小餐馆吃饭,顾客看的不仅是菜好不好吃,也是后厨干不干净;找上门服务,客户要的不只是活儿干得漂亮,也要服务靠谱。缺乏规则的“自由”,只会让劣币驱逐良币——技术过硬的师傅被“低价抢单”的新手挤走,注重卫生的阿姨输给“敢接脏活”的竞争者,最后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口碑。

要让这股“上门热”长久下去,得给行业装上“双保险”:用硬约束划清底线,明确准入标准,让无证上岗没市场;建立纠纷调解机制,让推诿扯皮有渠道;完善灵活就业社保,让单打独斗的从业者有保障。“软支撑”则是培育口碑,平台做好“服务信用榜”,把评价和接单量挂钩;行业协会搞技能认证,让手艺人有“官方认证”的底气;从业者更要把手艺当饭碗,别只顾多接一单砸了招牌。

服务有温度,规则有硬度,信任才有厚度。把服务客户当家里事,把行业规矩当通行证,这股“上门热”才能从夏日限定变为四季常青。

  • 把“美丽产业”打造成“幸福产业”

  • 报头

  • 改话风 转作风

  • “花旅”融合大有可为

  • 交接工作应“送一程”

  • 提升“夜宿博物馆”品质

  • 规范“上门经济”很有必要

  • 如何让云南咖啡香飘四海

  • 微看点

  • 引导情绪消费可持续发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