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昆明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块乳饼 来自北纬24度的醇香

石林乳饼 本报通讯员 堵绍娟 摄

8月8日至10日,在石林彝族自治县举办的“一带一路”美食旅游产业交流大会的美食大赛上,全国烹饪高手以石林乳饼为基础食材,施展妙手。雪白的乳饼在热力下微微焦黄,香气四溢,给宾客留下深刻印象。

就在今年4月,这份凝结着石林县地方风味的乳饼,成功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收入囊中。继路南卤腐之后,它成为石林美食的第二张“国字号”名片,从此石林乳饼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编号”。

石林乳饼的绝妙风味与宝贵品质,源于北纬24度喀斯特地貌的秘藏、彝族千年牧羊智慧与严苛的工艺标准。它采用纯鲜山羊奶精制而成,其制作堪称“奶中精华”——每7公斤优质的圭山山羊奶仅能精炼出1公斤乳饼。这份浓缩的精华是营养宝库:蛋白质含量达25.6%,每100克钙含量达860毫克,并富含多种矿物质、氨基酸、乳酸和酶。乳饼煎、炸、蒸、煮皆宜,无论是香气扑鼻的水煎乳饼,还是咸鲜交融的火腿夹乳饼,皆令国内外游客唇齿生香。

一块乳饼,不仅承载着时间沉淀的香醇,更映照着今日石林乡村蓬勃的产业图景。依托丰茂草场与山羊养殖优势,石林乳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石林县养殖的母羊年均存栏约8.1万只,鲜羊奶年产量达到1.25万吨,乳饼年生产量在2000吨以上。

“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搭建起专业乳制品售卖平台,主营产品包含乳饼、奶酪、酸奶等多个品类。”牧阳乳制品有限公司法人、路南乳饼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毕丽英表示。目前,石林现有12家加工企业,年加工鲜奶能力达1.5万吨,年产值超过2.1亿元。“农户+合作社+非遗工坊企业”的创新模式,确保了本地原材料采购,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一只羊,一块饼,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坚实依靠。

更令人欣喜的是,科技的注入让传统美味走得更远:无菌包装技术将产品保质期从传统的7天大幅延长至90天;创新的“即食乳饼”等产品年销量增长35%;自2024年起,石林乳饼入选高铁餐食清单,年供应量达180吨,让旅客也能便捷地品尝到这口“云南独一份”的地道风味。

昔日深藏彝乡的乳饼,如今以真空包装的新面貌成为游客青睐的“云礼”,更借助电商直播与精美文创礼盒,销量连年攀升。在北上广高端餐厅的菜单上,乳饼是引人瞩目的“网红食材”。石林的味道,正以更现代、更广阔的方式传向四方。

本报记者 张雁群

  • 一条街巷 四方美食升腾烟火气

  • 一块乳饼 来自北纬24度的醇香

  • 一锅菌汤 山间奇珍成就百亿产业

  • 一杯咖啡 夏天里22摄氏度的“昆明腔调”

  • 报头

  • 舌尖浪漫 氤氲成诗

  • 当味蕾成为路标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