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昆明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春城观察

当味蕾成为路标

有人用相机收藏风景,有人用脚步丈量山河,而更多的人正在用舌尖记录旅程。淄博小饼卷起炭火与葱香,一夜间点燃工业老城的流量沸点;食客千里奔赴潮汕,只为舌尖轻触那粒鲜甜滚烫的牛肉丸;长沙“茶颜悦色”凭一杯“幽兰拿铁”,牵引无数青年为一杯之味远赴一城之约;天水麻辣烫借短视频算法之力,让无名小城瞬间活色生香……《2024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93.1%的游客表示体验美食是旅游的主要因素。

“食”字安放在旅游六要素之首,向来不是排序的巧合,而是人性的必然。味觉是最顽固的记忆芯片,一口下肚,山海远阔立刻有了烟火坐标。一口热汤,能带回异乡的暖意;一缕香气,可勾连久远的乡愁。于是,当文旅融合的浪潮席卷而来,“吃”便从日常餐桌上升为战略支点——它串联起地域文化、激活消费潜能、重塑城市品牌,更让远方的诗意与日常的烟火,在一例汤、一串肉、一碗米线、一杯咖啡里握手言欢。

作为文旅大省,云南深谙此理。从清晨的过桥米线到深夜的傣味烧烤,从石屏豆腐的绵密到大理乳扇的清甜,食物像一条隐秘的经纬,把纵横的山川、多样的民族、悠久的习俗,缝合成可感、可触、可回味的云南味道。当“味蕾经济”成为文旅赛道的新风口,美食便不再是配料,而是主菜——它让旅游升级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情感锚点,让匆匆过客心生绵长眷恋。

然而,要将“味蕾”这张牌打得有质有量,我们还需拒绝千城一味的工业复制,警惕流量狂欢对品质的稀释与记忆的消解,唯有在持守传统与创新发展之间寻得平衡——让古法不失真味,让新意不丢根脉,才能让每一场舌尖邂逅,都凝练成为一段可咀嚼回味的故事、唤起一缕可安放的乡愁。

“味蕾游”是品质化消费的体现,亦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云南若要将“味蕾游”升级为全域旅游,还需以点带面、系统布局。毕竟,美食是引信,产业是根基,唯有通过线路串联、产品联动、品牌共塑、营销协同,才能实现从“一盏茶”“一杯咖”“一锅菌”到“一程旅”的跃迁。以云南咖啡为例,我们不妨将此次2025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为流量入口,编织一张融合咖啡研学、山地徒步、非遗手作的沉浸式体验网络,通过打造“咖啡地图”“美食地图”“文化地图”的多维导览系统,将散落全省的资源点串珠成链、连点成线,才能从一杯咖啡的醇香里,牵引出整片红土高原的诗意与丰饶。

如此,美食才不只是舌尖的过客,而成为撬动全域发展的支点——它带动的不仅是景区人流,更是文创、特产、住宿、交通、零售的协同生长。当“味蕾引力”成为旅行的路标,文化便成了归途的回响,这才是“旅居云南”最动人的底色:于山野之间、烟火深处,以味为引,步步皆景,心有所栖。刘薇薇

  • 一条街巷 四方美食升腾烟火气

  • 一块乳饼 来自北纬24度的醇香

  • 一锅菌汤 山间奇珍成就百亿产业

  • 一杯咖啡 夏天里22摄氏度的“昆明腔调”

  • 报头

  • 舌尖浪漫 氤氲成诗

  • 当味蕾成为路标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