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继洪 陈晓波 陈文忠 通讯员 张选冬 王丽佳
熔炼车间里,伴随着“嗡嗡”的电流声,成吨的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物料在电弧炉中渐渐化为液态,并从熔炼炉内流出,绽放出特有的金红色光芒。晨雾初散,位于易门县工业园区的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贵研资源公司的厂区已是一片繁忙。
“含贵金属的物料在各类设备的加工流转下,实现了富集和精炼提纯。”贵研资源公司总工程师李勇向记者介绍开挖城市矿山的“点石成金”术。云南贵金属集团倾力打造的国家战略性铂族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铂族金属回收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极大地增强了我国铂族金属的自主保障能力。
从失效的催化剂中获取铂族金属,是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脱胎于科研机构的云南贵金属集团凭借深厚的科研积淀和创新精神,构建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贵金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成功开挖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不但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路子,还构建起了贵金属全生命周期循环产业体系。
铂族金属在全球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至关重要,而我国铂族金属供需缺口巨大,进口依存度超过85%。《2022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显示,我国已查明铂族金属总储量为80.91吨,仅占世界储量的0.1%,资源严重匮乏,二次资源回收成了保障铂族金属供给安全的必由之路。
贵金属产业是支撑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五代通信、新型能源、生物医药、环境治理、航空航天等发展必不可少的高技术产业,是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国防工业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国内贵金属领域的头部企业,云南贵金属集团胸怀“国之大者”,勇担国企责任,主动扛起保障国家战略金属供给安全的使命,矢志不渝地推进铂族金属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产业化建设。2010年4月,贵研资源(易门)有限公司成立,经过十余载的发展,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铂族金属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连续多年实现了年产铂族金属10吨以上,在行业内占到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
“集团在贵金属二次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正在向‘三中心多基地’战略布局迈进。”云南贵金属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熊庆丰介绍,贵金属二次资源富集再生现代产业基地二期项目第一阶段已建成并投入生产,新增产能3000吨,合计产能8725吨,贵金属实验室(易门)分中心也已投入使用,在华东布局的东营绿色循环项目设备进入调试阶段。相比原矿资源,铂族金属二次资源物料具有来源广泛、品位较高、环境污染小、冶炼过程碳排放量低等巨大优势。
走进贵研资源公司厂区,记者在占地200亩的现代化厂区里看到,12条高标准建设的生产线正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失效催化剂“变废为宝”,“颗粒归仓”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贵研资源公司在全体职工心中深植绿色低碳的理念,并渗透在生产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中:在物料制备、火法熔炼阶段,将产生的粉尘进行综合回收,减少污染的同时提高收率;在湿法和精炼溶解阶段,采用冷凝—喷淋吸收系统,达标排放的同时实现废酸循环利用;在生产废水处理阶段,废水经过三效蒸发冷凝后回收,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废渣转至下游企业协同处理,用作其生产辅料添加剂,实现生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综合下来,贵研资源在回收利用铂族金属二次资源的过程中,能耗及‘三废’排放量不及原矿开采冶炼排放量的1%。”李勇介绍,2024年,该公司从4000余吨二次资源物料中回收铂族金属15吨,相当于处理原矿约580万吨,降碳减排效果显著。
稀贵金属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物资,云南贵金属集团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全力做强做大稀贵金属产业。贵研资源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逻辑起点,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铂族金属二次资源物料回收工艺和技术:打造了集制取样、富集、精炼于一体的回收流程,铂族金属综合回收率提高的同时,能源消耗降低10%,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失效汽车催化剂回收生产线;通过精炼技术提升及精炼装备改造,实现了铂族金属精炼过程的管道化、自动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铂族金属精炼周期30%以上,实现废水零排放,建成了国内综合水平最高的铂族金属精炼生产线;开发了石油重整含铂催化剂、环氧乙烷含银催化剂、煤化工含钯催化剂高效分离富集技术,通过一系列的装备集成,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金属回收率最高的失效石油化工催化剂回收生产线,实现危废无害化处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48件并有效转化应用,加快释放创新活力,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
深夜的公司研发大楼依然灯火通明,等离子体光谱仪的环形电流正在解析铂族金属激发态的特征光谱线。在“制取样—富集—精炼”一体化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调试着最新型的自动化设备。
“贵金属特别是铂族金属富集及精炼技术创新体系获得48项专利,让铂族金属回收率进一步提升,同时精炼周期缩短三分之一。”熊庆丰说,一个又一个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生动实践,成为了贵金属新材料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云南贵金属集团产业发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