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水泥生产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葱郁的树木、缤纷的花草与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各生产基地投入大量资金引入先进环保设备并进行技术升级,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高效处理与循环利用,发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发明,为降本增效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在昆钢水泥保山基地,一群特殊的“员工”悄然上岗。基地精心规划出一片生态养殖区域,不仅种植了各类蔬菜,还打造成了适宜小动物生活的家园,草地上有兔子、鹅、鸡,山坡上有羊,池塘里有鱼,机械运转声与动物的欢叫声交织成独特的旋律,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一个数十年的老国企正在绿美发展的道路上焕发新生。昆钢在改革中持续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不仅摸索出一条涵盖物流运输、水泥建材、资产运营、矿山开发、工业文旅的全链条绿色发展路径,更在打造整洁有序、绿意盎然、和谐共生的国资国企新形象中,加快构建人人共建共享的和谐发展格局,凝聚推动传统工业国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水泥是城市建设的“骨架”和“血脉”,长期以来深陷高能耗、高排放的困境。作为昆钢控股服务产业和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的重要一极,云南水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把绿色发展贯穿企业改革发展中,投资近亿元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成凤庆水泥、保山水泥窑尾烟气脱硫脱硝系统超低改造,减排效率达90%以上,厂区周边空气质量显著提升,曾经的“污染大户”正蜕变为生态治理的典范。该公司凤庆、易门、普洱等3家水泥基地取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保山基地取得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易门、普洱、昭通、镇康等4家水泥基地取得省级“绿色矿山”称号。
目前,昆钢水泥生产线全部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系统,年自发电量超1亿千瓦时,可折合为3.2万吨标准煤;每年通过积极拓展生物质燃料替代燃煤1.12万吨,每年光伏发电量超800万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0万吨,相当于再造森林5500亩。“我们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落地见效,通过加强管理创新开展自营、引进先进技术合作等方式,基本完成三条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建设。”云南水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具备超16万吨生活垃圾和10万吨一般工业垃圾协同处置能力。2024年,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3.71万吨和一般工业垃圾0.6万吨,相当于减少填埋用地12万平方米。这项“变废为宝”的绿色魔法,不仅破解了垃圾围城的难题,更开辟了工业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思路。
昆钢控股另一重要产业——现代物流则把“绿色物流”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成为其践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昆钢控股现代物流的市场主体,云南省物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将环保意识融入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资源投入,促进碳流和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协同耦合,着力构建起一道又一道绿色供应链。通过构建智能运价系统,实现清洁能源车辆优先调度,建立完善环保车辆数据库,从源头拦截高污染运输,实现了新能源车6分钟极速转运。截至目前,云南省物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了超2万车次零排放作业的亮眼成绩,绘就了一幅“车轮滚滚”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
本报记者 李继洪 陈晓波
通讯员 王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