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丹) 日前,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云南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三批典型案例,为各地努力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提供了更多路径。
本次发布的6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分别为昭通市“赤水源头勇担当 一江清水出云南”、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生态资源+文旅融合”、保山市腾冲市东山草场从“草原之殇”到草原风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一朵“小菌”实现大价值、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多规合一”勾勒美丽乡村助推“庭院经济”发展、临沧市凤庆县守护千年茶尊赋能滇红茶产业。典型案例涉及山川、河流、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充分展示了全省各地在推进建设安全、绿色、健康、韧性、活力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有效举措和显著成效,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自2023年起,省自然资源厅立足资源禀赋,锚定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目标,启动全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征集。截至目前,全省已征集发布3批20个典型案例。其中,玉溪市澄江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发展生态旅游、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3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先后入选全国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