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欣
近日,昆明城区投放一批新型“戴盔通电”共享助力车。这一创新举措,将开启昆明城区共享出行安全管理的新模式。
共享助力车配备头盔的举措,既是交通法规的刚性落地,也是对公共出行的安全守护。长期以来,电动车头盔问题难管难治,成为公共道路的安全顽疾。而此次“戴盔通电”依托技术赋能,既解决了群众想戴却无盔的困境,又以硬性约束推动法规落实,让作为“生命防护盾”的头盔能够切实守护骑行者安全。
共享骑行头盔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设计,但如何解决好群众担忧的卫生问题,是将好设计转换为好体验的关键。对此,企业需扛起首要责任,明确头盔清洁频次、消毒标准,通过“清洁日志”“消毒公示”等方式接受监督;也可以在共享助力车上新增配备小瓶消毒喷雾或一次性消毒湿巾,方便用户随时清洁。同时,还应考虑雨雪天气,加装防水防护装置,从细节处减少污染,让安全保障更贴心周到。
此外,头盔完好是安全防护的核心前提。要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定期排查头盔是否存在裂痕、系带是否松动等问题,对破损、缺失等情况第一时间更换补配,杜绝头盔“带病”上路。同时,头盔的文明使用也离不开广大市民的自觉守护。不偷盗、不损毁,骑行后将头盔妥善归位……这些细微的文明之举,既是对公共财物的珍惜,更是对他人安全的负责。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唯有形成企业、社会、管理部门协同协作的合力,才能让共享头盔始终保持“安全待命”状态,守护好每一条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