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成长需求与责任要求
《人民日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已从生存层面升维至发展层面。如何为孩子们打造安全又生动、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实践场所,让他们在见世面、经风雨中更好成长,给“绣花功夫”提出了新的课题。从增设儿童活动空间,到进行基础设施适儿化改造,如今,不少城市在建设和更新过程中,明确提到要坚持“一米高度”视角;有的地方设立“儿童观察团”,邀请孩子们成为社区治理中的小小参与者,从他们的视角提出问题、讨论方案、推动改变。实际上,不只是硬件空间的建设需要这一视角,真正把儿童友好贯穿城市治理全过程,也需要更多“认真设计、用心选材、精心建造”,这是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意义所在、责任所系。
让科研工作者能潜心研究
《光明日报》: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摒弃科研管理中的形式主义,让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本领域科学研究,才能促成更多前沿科技成果涌现。让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需要我们认识并尊重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让鼓励潜心研究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滋养相关群体的成长。相对应地,科研管理部门应转变思维,以服务的态度主动帮科研人员分忧解难。譬如,可以精准评估相关材料递送的必要性,简化成果材料提交数量,提升材料提交的无纸化水平,同时以清单形式明确和指导科研人员完成这些基础性工作,为他们节约宝贵时间和精力。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