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

秦桂芬 王飞 石明聪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就进一步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作出具体部署。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提出加大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力度的若干举措。新时代新征程,云南正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引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通过精准引育人才、突出区位优势、优化发展生态,不断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力量,实现云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立足特色禀赋,精准引育人才。人才引育,贵在精准,重在实效。结合云南实际,我们要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引育人才之路,让人才与地方发展需求同频共振。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定向引人”。云南的优势在特色,潜力在特色。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领域精准引育人才,优先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倾斜,让人才在产业一线、科研前沿“有用武之地”。比如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培育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青年科技人才,推动咖啡、茶叶、花卉等产业升级。二是实行“错位竞争”打造“单项冠军”。在现代特色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境合作等领域,云南拥有不可替代的资源禀赋。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道路,方能形成独特竞争力。例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打造国际一流研究平台,在跨境数字技术应用领域建设创新枢纽,在高原特色农业领域培育专精特新技术团队,通过“单项突破”吸引大批错位发展型人才,让青年科技人才在云南找到“不可替代”的事业坐标。三是破除学科壁垒“融合育才”。云南的发展需要既懂专业又通产业、既晓技术又明国情的复合型人才。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推动生命科学与生态保护、数字技术与跨境贸易、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等领域交叉融合,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跨学科研究中开辟新赛道。

突出区位优势,筑就创新沃土。独特的区位与资源,是云南吸引青年科技人才的“天然磁石”,关键在于将这些优势转化为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一是建强特色科研平台体系。优势的释放,离不开硬核支撑。要聚焦“独特性”建设科研基础设施:打造全球一流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深挖动植物基因资源宝库;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科技合作枢纽,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等。这些特色平台不仅是科研的“实验室”,更是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二是营造宜居宜业成长生态。新时代的青年科技人才,既追求事业成就感,也看重生活幸福感。云南宜居的自然环境、多元的文化氛围,正契合这种需求。要持续优化“生活成本与品质平衡”的生态:通过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租房减免等政策,解决“安居”之忧;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举措,解除“育子”之虑;通过“高层次人才医疗绿通”,提供健康保障。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区位优势的关键是“连接”。云南要以中国—南亚博览会、澜湄合作等平台为纽带,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参与跨境科研项目、国际学术交流,让他们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优化发展生态,夯实扎根之基。留住人才,关键在“留心”;用好人才,重点在“赋能”。一是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告别“撒胡椒面”式的政策供给,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人才需求—地方供给”智能匹配系统,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青年科技人才实行“一人一策”精准支持。二是创新评价激励机制。评价导向,决定人才成长方向。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桎梏,建立以实际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重点考量科研成果在高原特色农业升级、跨境生态治理、民族文化数字化等领域的成果转化成效,看是否解决了云南发展的“真问题”。三是厚植情感认同土壤。人才的扎根,终究是“价值认同”的选择。要通过“云岭大讲堂”“青年人才论坛”等平台,讲述云南发展故事,让青年科技人才理解“扎根边疆、服务云南”的意义;组织青年科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实践,在服务地方中增强归属感等。

国家的出路在创新,创新的未来在青年。以特色优势筑平台,以发展机遇聚合力,以精准服务暖人心,云南必将成为青年科技人才大有作为的科研舞台、就事业的热土,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贡献更大力量,共同书写云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分别系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专项项目“加快云南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04AL030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报脚

  • 报头

  •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西南边疆治理新实践

  •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

  • 让基层释放出实干活力

  • 走出一条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