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清风云南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永德县——

聚焦增收难点 助力工匠出山

“自从参加乡里组织的砌筑工培训,贴上‘俐侎工匠’的标签,不仅活好找了,工资也涨了近一倍。”面对乌木龙彝族乡纪委工作人员的回访,班卖村村民李石元道出了永德县彝族支系俐侎人从体力谋生到技能增收的群体蜕变。

彝族支系俐侎人世代聚居在永德县大山深处。永德县纪委监委在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中发现,当地技术工与普通小工日收入差距大,技能匮乏制约着农民增收致富。乌木龙乡纪委在走访中同样捕捉到了这一民生痛点,并将问题列入“群众点题”监督清单,构建起“问题收集—清单交办—跟踪问效”的监督闭环,破解深山劳务困局。

在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乡党委、乡政府联合人社部门打造“俐侎工匠”劳务品牌。针对钢筋工、砌筑工等市场需求旺盛的核心工种,创新开展理论实操一体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俐侎群众就业竞争力。

为确保培训实效,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以“组组联动”协同监督的方式,深入人社等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关键环节靶向监督,着力纠治培训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字培训”“培训内容缩水”等突出问题,确保培训内容贴合实际,群众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

“我们建立了‘劳务合作+社保接续’融合机制,与沿海用工密集区建立劳务协作联盟,通过28名专业劳务经纪人的精准对接,累计带动4800余人实现组织化就业。”永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还常态化组织俐侎群众开展技能大赛,并设置技术交流环节,选手们在参赛比拼技艺的同时,积极分享工作中的技巧与经验,共同探讨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趋势,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从大山深处的传统劳作到技能品牌的价值释放,永德县纪委监委以靶向监督不断拧紧就业帮扶责任链条,将民生痛点转化为发展支点,让“俐侎工匠”的品牌越擦越亮。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就业帮扶、产业发展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以监督实效助力群众端稳“技能饭碗”。

本报通讯员 李建欢 张春兰

  • 图片新闻

  • 报头

  • 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清风护航旅居 服务水平提升

  • 下沉项目一线 监督守护民生

  • 联动监督助力乡村振兴

  • 以“亲清”厚植发展沃土

  • 聚焦增收难点 助力工匠出山

  • 因村施巡推动问题整改

  • 丰富载体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