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你镇9个村开展分类巡察,发现其中1个‘重点关注村’存在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请立即整改。”随着对村巡察的不断深入,楚雄市吕合镇“三资”管理不严的问题浮出水面。
该问题的快速起底和立行立改,得益于该市推行的村级巡察分类施策工作机制。近年来,楚雄市坚持因村施巡,精准分类做实对村巡察,推动对村巡察从“平均用力”向“科学分类”转变。
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楚雄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由乡镇(街道)和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进一步摸排各村(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按照“城区+坝区+山区”“地域相邻+情况相似”和“分类施策”的原则,结合各村实际,将全市154个村(社区)划分为重点关注村、普通关注类、一般类3种类别,分类采取直接巡察、专项巡察、乡村一体巡察等方式开展巡察,既确保全覆盖,又突出重点。
巡察前,楚雄市委巡察办依据分类情况,梳理形成对村(社区)巡察监督重点及监督路径清单,起草巡察工作方案;巡察过程中,各巡察组分别制定巡察实施方案。对直接巡察的村(社区),实行“地毯式”排查,深挖细究各类问题;对专项巡察的村(社区),聚焦涉农项目、资金等关键领域,开展“点穴式”巡察;对乡村一体巡察的村(社区),采取“大组套小组”方式,组内高效联动发现问题。
“在督促全面整改的同时,更注重从制度层面查堵漏洞。”楚雄市委巡察办负责人介绍,该市把“边巡边改、立行立改”贯穿巡察全过程,构建“协同监督—问题反馈—交账销号”巡察整改督查工作闭环,通过压实整改责任、强化跟踪问效、做实巡察评估、深化成果运用,持续放大巡察整改的综合效应。
此外,楚雄市还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征集渠道,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巡察监督,并系统集成资金发放、重点项目等各类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碰撞对比,实现巡前科学分类、巡中有效预警、巡后跟踪整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据悉,2021年8月十届市委第一轮巡察至今,楚雄市已开展12轮巡察,完成对154个村(社区)巡察全覆盖。
本报通讯员 杨会立 徐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