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书信照见全民族抗战的伟力

纸笺载道,笔墨千秋。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朱德致龙云信》《告滇西父老书》《答田岛书》三封书信,勾勒出了一幅血肉丰满的抗战图景,照见了中华民族危亡时刻的铮铮铁骨,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1938年8月2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从抗战前线经西安回延安途中,写给了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一封近千字的信,并在信中发出了团结抗日的呼吁:“抗战无论如何,必须坚持到底;团结无论如何,必须巩固扩大。全国同胞抛却过去旧嫌宿怨,合亿万人之心为一心,本抗日高于一切之原则,努力做去,则胜利自然在危难中险阻中获得”。这封信不仅体现了两位滇军故旧的情谊,更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生动实践。

1942年,滇西烽火连天。日本军队切断滇缅公路,自缅甸向滇西多路进攻,短短数日便占领滇西全境。就在这存亡之际,两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李根源和张问德,以笔为枪,用两封铿锵有力的书信,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这三封信时间跨越五年,《朱德致龙云信》高瞻远瞩,凝聚各方力量;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张问德的《答田岛书》铁骨铮铮,彰显民族气节。作者身份各异,却共同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在危急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率先提出并积极推动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引领下,朱德与龙云保持通信,团结地方实力派共同抗战;李根源这样的民国元老毅然投身抗战,坚定必胜决心;张问德这样的知识分子坚守民族气节,鼓舞全民抗战士气。统一战线凝聚了各方力量,形成了共同抗日的强大合力。

历史雄辩地证明,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这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不断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王世涵

  • 团结御侮 共赴国难

  • 气壮山河的抗战檄文

  • 报头

  • 笔墨为戈卫山河

  • 从书信照见全民族抗战的伟力

  • 青史堪争一页光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