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青史堪争一页光

——抗日县长张问德《答田岛书》

阁下既欲解除腾冲人民之痛苦,余虽不知阁下解除之计划究将若何,然以余为中国之一公民,且为腾冲政府之一官吏,由于余之责任与良心,对于阁下所提出之任何计划,均无考虑之必要与可能。

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腾冲人民之前,故余谢绝阁下所要求之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之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

张问德,字崇仁,号讱庵,生于1880年,殁于1957年。辛亥革命后从政,先后任腾冲县参议会议长、省政府秘书、昌宁县县长、腾冲县县长、昆明行营少将军法官兼腾龙守备指挥部第一军事支队长、顺宁县县长、德宏州政协常委。国难当头,毅然临危受命的抗日县长张问德,曾被陈诚称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县县长之人杰楷模”。

1942年5月初,占据缅甸的日寇入侵我国大后方云南,相继占领畹町、芒市、龙陵等地。正当敌人窥伺腾冲之际,时任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腾冲县县长邱天培闻风逃跑,驻腾冲军警千余人也“奉令撤退”。致使292名日军于5月10日不费一枪一弹占据了巍然屹立近五百年的腾冲古城。

在难民四散逃亡、腾冲群龙无首的危难时刻,张问德以63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腾冲县县长。

在国破家亡之际,他在腾冲北部的高黎贡山西麓举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成立了抗日县政府,与国军预备第二师开辟抗日根据地。他蓄须赋诗以明心志:“满头白发尽斑斑,抗敌留须矢不删。”

在两年多的烽烟岁月里,张问德八次翻越高黎贡山,组织26万腾冲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敌后抗战。在他的领导和感召下,腾冲人民奋起反抗,组织游击队,配合远征军多次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出现了营救溃退英军、营救美军飞行员的动人故事,涌现出英勇赴敌、慷慨殉国的抗日乡长杨绍贵、孙成孝、孙成凤、杨炳云等英雄烈士,出现了万民运粮支援前线的壮阔图景……

1943年8月底,占领腾冲的日军头目田岛寿嗣给张问德写了一信,约请张问德县长到县小西乡董官村董氏宗祠会谈,“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对于这份诱降的来函,张问德义正词严,写下了广为传诵的《答田岛书》。

张问德的《答田岛书》慷慨激昂,义正词严,体现了这位爱国志士的凛然正气、大国风度,很快在国民党《中央日报》《大公报》《扫荡报》等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引起了巨大反响,鼓舞了腾冲人民抗战到底的勇气和信心。在《答田岛书》中,张问德历数日军罪行,驳斥敌方伪善,更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从游击到反攻,经过两年零四个月的腥风血雨,1944年9月14日,腾冲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腾冲成为我军主动反攻收复的第一座县城。腾冲战役是一次最彻底的歼灭战,盘踞腾冲的日本侵略者无一生逃。腾冲抗战是名副其实的全民抗战,这是得以全歼敌寇的重要保证。而全民抗战的背后,则有一个坚强的抗日县政府。这个抗日县政府的核心,就是抗日县长张问德。

腾冲抗战胜利后,大小汉奸四处活动,贿赂军方以求开脱。力主严惩汉奸的张问德与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张问德严厉驳质:“这是什么话?钟镜秋、李子盛可以不杀,那何必抗战?还有什么民族尊严?都可以苟且偷安,俯首敌铁蹄之下,卖国求荣了!”在张问德的坚持下,伪县长钟镜秋、伪维新社长杨吉品等十名首恶汉奸伏法。在此之前,张问德果断将参与联名具保汉奸的五乡长撤职,并赋诗一首:

朋比为奸足杀身,两头活跃叹乡绅。

事同哭悼酬知己,胆敢联名作保人。

已视命官如木偶,不闻先世埋车轮。

老夫禄位无轻重,只要国家正义伸。

同时,他还写下了“深沟孤鹭窥清水,高树群鸦噪夕阳”的联语表明心志,指出国民党政权必然倾覆的命运。他看透腐败,毅然辞职。

张问德先生有诗云:“胸有千秋事,史争一页光。”他的《答田岛书》碑刻,如今立于腾冲国殇墓园的忠烈祠前,永远光照史册。

刘正龙

  • 团结御侮 共赴国难

  • 气壮山河的抗战檄文

  • 报头

  • 笔墨为戈卫山河

  • 从书信照见全民族抗战的伟力

  • 青史堪争一页光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