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门口养老变为幸福日常
《人民日报》:壮大养老事业,仰赖从理念到行动的持续迭代。“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在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同时,也为新型城镇化与人民城市理念注入了新内涵。面向“十五五”,还要更好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护和健康保障需求,促进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乡村振兴、科教兴国、扩大内需、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工程相衔接,将老年友好理念融入空间规划、公共服务、产业升级、就业安排、健康安全等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把需求听真切、资源盘清楚、服务做到家,才能助力亿万老年人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让家门口养老的幸福从规划愿景变成每一天的烟火日常。
推动县域经济组团式发展
《光明日报》:破解县域经济活力不足的关键,在于以组团式发展打破区划桎梏,构建跨县域要素流动机制与产业协作体系。依托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破封闭格局,融入更广阔的区域经济网络。通过组团化整合资源,扩大经济腹地,实现生产要素规模化利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在不同县域合理布局,形成错位发展、互补共赢的产业格局。在制度设计上,建立利益分享机制,使参与各方在区域分工中找到更优定位,并在协作中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抓住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组团式、网络化”战略机遇,立足比较优势,推动空间布局、产业链条和治理机制的全方位协同,县域经济完全能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迸发出更强的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