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国产动画电影为何能成爆款

黄鹤权

据报道,截至2025年8月18日,暑期档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17天票房突破10亿,而之前,春节档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斩获超百亿票房跻身全球影史第五。当这两部作品接连打破纪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部影片的成功,更是国产动画电影在产业逻辑与文化表达上的系统性突破。

国产动画电影的日渐崛起,本质上是从“文化符号搬运”到“精神内核重构”的跨越。早期国产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多停留于符号堆砌,虽有国风元素却缺乏当代共鸣。而《浪浪山小妖怪》从《西游记》中最不起眼的“巡山小妖”切入,将传统神话解构为“打工人的生存寓言”,精准戳中当代职场人的迷茫与困境。《哪吒之魔童闹海》则彻底颠覆“灵珠转世”的传统设定,让哪吒以魔童身份对抗天命,既是对神话的重构,更是对现实社会中标签化歧视的反思。这种“传统故事现代性转译”的能力,让古老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成为照见现实的镜子。

更深层的突破在于产业逻辑的革新。过去国产动画电影常陷入“低幼化—低投入—低质量”的恶性循环,而如今的爆款作品构建了“内容溢价—市场认可—更高投入”的正向循环。《哪吒之魔童闹海》4000人的制作团队中,有30%是来自游戏、插画等跨界领域的创作者,他们带来的“赛博国风”视觉风格,既保留水墨意境又充满科技感;《浪浪山小妖怪》为呈现“妖怪职场”的荒诞感,专门邀请社会学者参与剧本打磨,将KPI考核、职场甩锅等现实元素转化为动画语言。这种跨领域协作打破了动画产业的封闭性,让创作不再局限于美术技术,而是融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

在文化传播层面,这些作品实现了“从输出形象到输出价值观”的跨越。《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上映时,外国观众不仅被震撼的视效吸引,更被片中哪吒对抗命运的精神打动。这种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与全球青年的心理诉求形成共振;《浪浪山小妖怪》虽取材于中国神话,但其以“小人物的尊严”为主题,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这说明国产动画电影已跳出靠熊猫和功夫赚眼球的初级阶段,开始用普世性的叙事传递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与精神追求。

当然,国产动画电影的爆发并非毫无隐忧。当前市场仍存在“神话依赖症”,除了哪吒、孙悟空等经典IP,原创世界观作品的成功案例仍较少;部分作品为追求票房,刻意堆砌网络热词,导致内容流于浅薄。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哪吒到浪浪山,国产动画电影已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坐标系——以传统文化为根,以现实关怀为魂,以产业创新为翼。

当这种创作逻辑从个别作品扩散至整个行业,我们或许能期待,未来的国产动画电影不仅能持续产出爆款,更能构建起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美学,在全球文化版图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 报头

  • 让旅居养老活力充分释放

  • 调研要善于唠家常

  • 文件贵在“短实新”

  • 坚决捍卫记者采访权

  • 下期介绍

  • 给技能交换走红点赞

  • 讲好抗战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 微看点

  • 国产动画电影为何能成爆款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