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老字号的新鲜事

餐博会上的猫哆哩展位。 省商务厅 供图

8月,云南老字号企业有了一件新鲜事:云南省老字号协会在昆明成立,云南132个老字号(含31个中华老字号)迈入“抱团发展”的新阶段。

同期,第三届云南省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举行。记者从这个大会上发现了一些老字号发展的新动向,并借机与老字号企业聊了聊他们发展的新思路。

盐里有文章。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突破传统边界,把带有厚重历史的盐融入现代生活,推出盐主题洗发水、沐浴露、洁面乳、牙膏等日化产品。

天麻能护肤。昆药集团深挖云药宝库,将天麻产品的边界从内服延展至外养,推出天麻护肤产品,开辟了企业的大健康新赛道,获得了新客群。

茶叶送祝福。普洱景谷李记谷庄茶业有限公司的创新,正在“漂洋过海”。企业在出口茶叶中融入承载云南民间信仰与祈福的“甲马”文化元素,瞄准海外消费者“在消费中收获祝福”的偏好,让茶叶产品和文化有了更紧密的结合。

老字号企业的发展,贵在“老”,重在“新”。云南老字号企业的探索,可以用“守正创新、破圈发展”来归纳。从市场调研到技术攻坚,从包装焕新到场景升级,企业积极开展着各类尝试,展现出“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活力。

采访中,记者偶遇刚刚从省外考察学习回来的德和食品市场部经理薛薇。这家“死磕”罐头的企业,近年因为创新、好玩,也一次次“出圈”。她分享的企业思路,充满新意和启发。

新产品、细分产品不断“上新”。德和午餐肉是云南人“购物车”中的常客。最近几年,企业敏锐捕捉多元化需求,推出了针对特定客群的功能性午餐肉、满足便携需要“随撕随吃”的片状午餐肉。预包装食品方面,准备推出适应海外市场口味需求的米线……

新场景的构建充满巧思。“要让年轻消费者认识我们、接受我们。”薛薇说,为了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与他们开展更多对话,企业“没少折腾”。在商场的自营门店里,摆放与品牌IP呼应的卡通玩偶;将呈贡草编菱角、怒江手工织毯等精湛非遗技艺融入产品包装,还与城市美食节、咖啡馆、文创品牌跨界合作,让企业产品出现在多样的消费场景中……“我们最新尝试是准备与书店合作,以林徽因、汪曾祺等文化名人形象开发文创产品,让顾客走进书店时,收获的不仅是一本书,更可能是一罐有故事的罐头。”薛薇笑着说。

“守正不是守旧。我认为,老字号不能只强调‘老’或者只追求更年轻,我们强调的是‘更好’。”薛薇分享了自己和企业的破题思路。老字号企业需要向消费者传达厚重的历史、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但企业更需要找准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诉求,用产品去创造和引领需求。

拥抱变化,勇于创新。越来越多的云南老字号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老字号不是“老去的符号”,而是当下的、充满活力的“可看、可玩、可感的”生活日常。

本报记者 韩成圆 常远

实习生 曾香颖

  • 向上的力量指向何方

  • 云南老字号的新鲜事

  • 报头

  • 前7个月云南有色金属加工贸易进出口值超122亿元

  • 团餐市场新气象

  • 辣椒红产品出口货值实现净增长

  • 声音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