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党 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从“党建红”到“蓝莓蓝”

群众在蓝莓基地就近务工。

近年来,腾冲市曲石镇党委以引进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为目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走出了一条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曲石镇党委构建“市委统筹+乡镇主抓+村社联动”三级联动机制,成立项目攻坚团队,以“店小二”式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历经多轮洽谈,以“拿地即开工”的承诺打动企业,促成总投资1.3亿元、占地2500亩的光筑农业集团数字蓝莓项目落地曲石。

为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流转协议,用“白天走田埂、晚上进家门”的耐心,30天内完成2500亩土地整合。同时,协调电力、水利等部门,开通企业入驻绿色通道,实现企业拎包入驻。

清河村冯家寨党支部在项目区设立“红色服务站”,解决企业用工、水电保障等问题47件。党组织领办的曲锋公司发挥“红色劳务中介”作用,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和村民就业意愿双向对接平台。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操作”模式,举办蓝莓种植技术培训班12期,向种植基地输送长期用工20余人、临时用工600余人次。

曲石镇党委还创新“土地流转+返聘务工”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保底收益+劳动加成”模式。光筑农业集团按每亩800元的标准支付土地租金,较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增收600元,每年为群众带来240万元固定收益。同时,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农户,脱贫户9户流转60亩土地,每年获得租金48000元。

光筑农业集团每年按每亩200元支付村级土地流转协调费,直接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2024年,清河村村集体收入突破103万元,较上年增长66%,成为曲石镇首个“百万村”。

在共建共治中,党组织成为凝聚民心的“强纽带”。清河村百草岭合作社由党组织领办,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组织劳务输出,还带领群众发展草莓、冬桃等特色种植,形成蓝莓主导、多业共生的产业格局。村民议事会上,党员带头议产业、商发展,有效营造集体参与发展的氛围。

曲石镇的数字蓝莓产业犹如“蓝色引擎”,驱动着土地高效利用、村企协同共进、群众共享红利,绘就出一幅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

本报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钏助和 文/图

  • 从“党建红”到“蓝莓蓝”

  • 实干铺就幸福路

  • 思茅区扎实做好年轻党员教育工作

  • 暑假托管解民忧 学子实践长才干

  • 报头

  • 共青团文山州委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