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党 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屏边县新现镇永胜村党总支书记杨国林:

实干铺就幸福路

杨国林 本报通讯员 杜娟 摄

党员风采

在屏边苗族自治县新现镇永胜村的群山间,硬化路蜿蜒伸展,果林郁郁葱葱,新居错落有致。这沧桑巨变的背后,是村党总支书记杨国林十年扎根基层、久久为功的实干担当。

杨国林自2016年4月起连任两任村党总支书记,这位57岁的共产党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带领村民奋斗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上。

上任之初,杨国林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村庄面貌的突破口。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跑项目、做农户思想工作,推进民生工程。坑洼的土路变成平整的硬化路,解决了出行难题,平整产业路延伸至地头。对村里危房进行集中改造,村民住房全部达标,家家户户住进窗明几净的新居。

更让村民暖心的是,新建的永胜小学校舍宽敞明亮,村卫生室配备齐全,常见病诊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党员活动室覆盖所有自然村,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红色阵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杨国林常说,共产党员要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产业是乡村振兴之基。永胜村地处山区、海拔差异大,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杨国林带领党员干部翻山越岭,结合海拔、土壤等条件,科学规划“海拔800米至1400米发展枇杷产业,海拔1500米以上种植香脆李”的产业格局。

规划既定,党员先行。为改变村民“怕风险、怕失败”的想法,杨国林率先试种28亩猕猴桃、10亩枇杷、15亩香脆李。他钻研掌握技术后手把手传授村民,吃住在田间,与村民探讨修剪枝条、防治病虫害技巧。

在杨国林的带动下,永胜村枇杷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全村累计种植枇杷5200亩,其中4000多亩已挂果,年产值稳步提升。香脆李等产业也形成规模,一幅“山上有林果、山下有产业、家家有收益”的富民画卷徐徐展开。

在杨国林看来,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再难也不能苦了他们。”去年11月,杨国林自掏腰包,为99名学生送去书包、文具盒和电子手表,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如今的永胜村,先后获得云南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明新风示范村等荣誉,这是杨国林带领全村苦干实干的见证。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民生改善到精神文明,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平凡岗位书写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这位深山“领头雁”正带领永胜村村民向更美好生活奋勇前行。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杜娟

  • 从“党建红”到“蓝莓蓝”

  • 实干铺就幸福路

  • 思茅区扎实做好年轻党员教育工作

  • 暑假托管解民忧 学子实践长才干

  • 报头

  • 共青团文山州委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