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近日,《适老家具设计指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2月起实施。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的“新国标”,更是一份写给老年人的温情答卷。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安全、更舒适、更有尊严,已成为全社会必须回答的课题。而家具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体验。
家具“新国标”的出台,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回应。它从“外观—智能—功能”三个维度提出细致要求:色调要柔和且对比清晰,以防磕碰;材料须环保阻燃,降低风险;结构应圆滑稳固,减少隐患。智能应用要简洁易懂,避免误操作;功能配置则要真正贴近实际,从助起身装置到健康监测设备,无一不是从老年人的真实困境出发。这些内容看似具体而微,却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伦理和社会文明的内在温度。
更重要的是,它向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适老化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需品;不是边缘需求,而是主流趋势。它推动家具行业从通用型、粗放型生产转向细分型、人性化设计,也为养老机构、家庭环境改造提供了清晰指引。当越来越多的家具“变友好”,老年人的生活场景就能真正实现“减风险、增自主”,晚年幸福也就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当然,“新国标”出台只是起点。要让适老化理念真正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需在更多维度同步推进。随着这项国标的落地与推广,期待更多领域能实现接力,在城市建设、技术服务、制度保障中延续对老年人的温暖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