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元谋,暖阳倾洒在元谋人考古遗址公园的黄土坡上。这座以元谋人遗址为核心打造的综合性文化地标,自2025年5月1日正式开放以来,已成为文化探索者、历史爱好者、研学团队等人群探寻人类起源的理想目的地。
“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根与魂,守护好这份瑰宝,必须筑牢廉洁防线。”近年来,元谋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坚决扛起文化遗产保护监督责任,突出重点做深做实监督,努力守护好元谋人文化根脉。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涉及部门多、链条长、专业性强。元谋县纪委监委认真制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项监督方案,明确8项监督清单,将遗址保护规划执行、资金管理使用、干部履职作风等纳入监督重点。通过“室组地”联动机制,整合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和职能部门监督力量,形成“专项督查+日常监督+整改跟踪”的立体监督网络。
“遗址核心区部分路段存在安全隐患,整改是否到位?”“项目资金使用台账是否规范?”在元谋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县纪委监委紧盯遗址保护、工程资金管理使用和干部履职尽责等情况开展监督,协调解决卡点、堵点、难点问题,并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回头看”闭环机制,督促责任单位优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建设廉洁高效推进。
据统计,2024年以来,县纪委监委累计开展督查20次,约谈提醒责任单位负责人12人次,推动解决遗址核心区环境整治、展陈设施更新等难点问题15个。
在监督推动下,全县建立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制定《元谋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十六条措施》《元谋县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然资源、住建、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将遗址保护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深度融合。同时,深入排查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织密文物安全防护网。
不仅如此,县纪委监委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理念,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文旅融合、产业振兴等领域,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文化遗址保护修复基础上,盘活现有资源,深挖遗址文化内涵,打造元谋人IP,实现多产业、多业态发展,进一步擦亮“东方人类故乡”金色名片。
本报通讯员 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