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清风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寻甸县探索多种形式对村(社区)开展巡察监督——

“巡察夜访”架起干群“连心桥”

夜幕降临,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羊街镇长冲村村民杨绍周家的院落里,县委第三巡察组的工作人员与乡亲们围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语,面对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要反映,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即将告辞离开时,巡察组工作人员递上一张巡察监督联系卡,上面印有二维码、举报电话、接访地址等信息。

让群众充分了解巡察、主动参与巡察,才能更好地发现和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此,寻甸县探索摆摊设点、院坝会、“背包巡察”等形式对村(社区)开展巡察监督,现场倾听群众声音,推动解决群众诉求。在此基础上,适时开展“巡察夜访”,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和问题线索。

为提升“巡察夜访”效果,巡察组提前收集被巡察村(社区)的资产、资源、资金等情况,掌握被巡察村(社区)党组织的基本情况,梳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及相关问题线索,“量身定制”调查问卷,对群众咨询的问题一一答疑解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登记。

发现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是根本。巡察组坚持与被巡察党组织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对收集的问题集中分析研判、分类处置,可以立即解决的督促村(社区)立行立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交办督办。2025年以来,寻甸县对村(社区)巡察共开展“巡察夜访”47次,收集群众反映诉求85个,立行立改问题56个。

寻甸县委巡察办坚持“一村一事”,力求每巡察一个村,至少推动解决一件民生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今年以来,通过巡察推动解决民生实事63件。巡察功山镇白龙村委会期间,督促修通蚂蝗箐村500米长的公路,“糟心路”变成“连心路”。在巡察助力下,金源乡中学师生喝上了放心水,先锋镇郑家村移走了堵心的电线杆,金所街道新田社区修好机耕路……

寻甸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运用“巡察夜访”机制,进一步靠近群众、紧贴群众,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通讯员 何丽萍 赵海波

  • 图片新闻

  • 报头

  • 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 守护元谋人文化根脉

  • “巡察夜访”架起干群“连心桥”

  • 为担当者撑腰 向诬告者“亮剑”

  • 拧紧防汛减灾责任阀

  • 保障各项工作廉洁高效推进

  • 以监督助力“花海生金”

  • 畅通快递进村农货出山双向渠道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